Ⅰ 深圳醫保報銷比例是多少
深圳定點醫院住院待遇
定點醫院住院一級以下醫院起付線為100元,二級200元,三級300元。而目錄內的特材、人工器官,以及單價在千元以上的一次性醫用材料國產材料深圳醫保報銷比例是90%,進口材料為60%。床位費用一二檔報銷60元/日,三檔報銷37元/日。目錄內醫療費用中其他的費用,一二檔醫保報銷比例為90%,三檔一級醫院報銷85%,二級報銷80%,三級報銷75%。
深圳一檔定點醫院門診待遇
普通門診目錄內的費用由個人賬戶支付,個人賬戶不足部分由參保人自行支付。年度超支情況,連續參保社保滿1年,按照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5%的70%報銷。門診大病保險報銷比例分別為60%,75%,90%,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門診輸血報銷90%,門診特檢報銷80%。
深圳二、三檔門診待遇
二三檔醫保深圳醫保報銷比例甲類葯報銷80%,乙類葯報銷60%,單項診療報銷90%,但是不能高於120元。而么給醫保年度支付總額不能高於一千元。所以我們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報銷,因為醫保檔次不同,報銷的比例肯定也會受到影響。
Ⅱ 三檔醫保住院報銷比例
三檔醫保住院報銷比例是多少不能一概而論,我國的不同地區、不同就診項目,三檔醫療保險報銷標准不同。醫保住院報銷比例是基本醫療保險住院報銷比例的簡稱,是指醫療保險參保人出院後由統籌基金支付醫療費用比例。一般不同城市、不同參保對象住院報銷比例都是不一樣的,具體參照本地醫保政策執行。用戶可以撥打社會保障電話12333,轉人工服務詢問當地的報銷標准,參保人需要以當地的政策具體要求為准。
一、醫保住院報銷比例是多少
目前我國政府並未對醫療保險住院報銷比例進行明確規定,一般不同城市、不同參保對象住院報銷比例都是不一樣的,具體參照本地醫保政策執行。例如深圳基本醫療保險三檔參保人住院發生的基本醫療費用和地方補充醫療費用在市內一級醫院報銷比例為85%,在市內二級醫院報銷比例為80%,在市內三級醫院報銷比例為75%,在室外住院就醫報銷比例為70%;深圳基本醫療保險二檔參保人住院發生的基本醫療費用和地方補充醫療費用報銷比例為95%/90%,一般已在深圳市按月領取職工養老保險待遇及按11.5%繳交基本醫療保險費的支付比例為95%。
二、城鎮職工的醫保住院報銷比例
城鎮職工主要是指在城市國營企業、機關單位工作的人員,其醫療保險主要採用的是公費保險制度。首先,作為城鎮職工,其醫保住院報銷比例較高,以廣州市為例,廣州市城鎮職工住院的報銷也會因醫院級別的不同,醫保住院報銷比例也會有差異。最後,在職職工和退休職工的報銷比例也會不同。在廣州市,如果是在一醫院住院的,在職職工報銷比例為90%,退休職工報銷比例為93%,二級醫院住院,在職職報銷比例為85%,退休職工的報銷比例則為89.5;如果是在三級醫院住院的,在職職工報銷比例為80%,退休職工報銷比例為86%。
三、職工醫療保險住院報銷比例
鎮衛生院職工醫療保險報銷60%;二級醫院報銷40%;三級醫院報銷30%。
職工醫保住院報銷比例和居民醫保住院報銷比例一樣嗎
不一樣。現行我國各城市職工醫療保險住院報銷比例和居民醫療保險住院報銷比例是不一樣的。例如天津居民醫保低檔一級醫院報銷70%,二級醫院報銷60%,三級醫院報銷50%;天津居民醫保中檔一級醫院報銷75%,二級醫院報銷65%,三級醫院報銷55%;天津居民醫保高檔一級醫院報銷80%,二級醫院報銷70%,三級醫院報銷60%。而天津職工醫保一級醫院報銷比例為75%,二級醫院報銷比例為65%,三級醫院報銷比例為55%。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條例》第二十九條嚴重疾病住院治療的醫療費,按下列辦法支付:
(一)起付標准原則上控制在市、縣、自治縣從業人員上年度年社會平均工資的9%—11%。
(二)最高支付限額原則上控制在市、縣、自治縣從業人員上年度年社會平均工資的3—5倍。
(三)起付標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額以下的醫療費,主要由統籌基金支付,個人負擔一定比例。對退休人員負擔醫療費的比例,給予適當照顧。
嚴重疾病的范圍,起付標准、最高支付限額的具體標准,起付標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額以下醫療費的分擔比例,由省人民政府確定。
Ⅲ 深圳醫保報銷比例
二、三檔報銷需要注意
普通門診
就醫前需先選定本市一家社康中心(14周歲及以下的基本醫保二檔參保人可選一家社康中心或一家市內二級以下醫院)。自選定生效或變更生效次月起方可享受相應待遇。
大病門診
就醫或門診輸血可選定市內任意一家定點醫療機構就醫。
轉診
在綁定的定點醫療機構門診就醫時,需要轉診的,應經原結算醫院同意。轉診應逐級轉診或轉診到市內同級有專科特長的醫療機構,由本人先行支付後憑有關單據和資料到結算醫院或指定的醫療機構申請審核報銷。未辦理轉診手續到結算醫院外的其它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就醫,待遇降至原支付標準的90%。
深圳醫保的醫療保障在全國處於先進水平,記者12月25日從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獲悉,截至11月底,深圳基本醫保總參保1400多萬人,醫保住院報銷比例總體約90%,全市共有定點醫葯機構4503家。
1996年底深圳基本醫保參保人數為24.41萬人,截至今年11月底深圳基本醫保總參保人數是1400多萬人,22年參保人數增長58.75倍。深圳市共有定點醫葯機構4503家,其中醫療機構1560家、定點葯店2943家,為參保人員提供醫療或醫葯服務。
深圳醫保報銷比例高,根據今年1月至11月實際數據核算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數據,基本醫保一檔門診報銷比例約93%,基本醫保二檔報銷比例約81%,基本醫保三檔報銷比例約73%,總體約89%;基本醫保一檔住院報銷比例約93%,基本醫保二檔報銷比例約88%,基本醫保三檔報銷比例約78%,總體約90%。
深圳醫保費用增長合理。近五年門診次均費用、住院次均費用年均增長率分別為9.83%、2.47%;近五年深圳基本醫保年人均門診醫保費用、年人均住院醫保費用、年人均醫保費用年增長率均在11%以內。
深圳市社保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沈華亮說:「深圳基本醫保統籌基金的收支狀況較好,目前深圳基本醫保統籌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結余。其中,基本醫保二檔近幾年來首次實現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社區門診統籌基金從2014年開始基本上實現了收支平衡。一直以來,深圳醫保遵循『廣覆蓋、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醫改原則,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經歷了數次較大的政策調整,初步形成了較完善的具有深圳特色的全民醫保體系。」
《深圳市社會醫療保險辦法》規定的三檔醫保報銷比例如下
一、門診報銷
(一)門診報銷比例
基本醫療保險三檔參保人在本市選定社康中心發生的門診醫療費用按以下規定處理:
1、屬於基本醫療保險葯品目錄中甲類葯品和乙類葯品的,分別由社區門診統籌基金按80%和60%的比例支付;
2、屬於基本醫療保險目錄內單項診療項目或醫用材料的,由社區門診統籌基金支付90%,但最高支付金額不超過120元。
3、參保人因病情需要經結算醫院同意轉診到其他醫療機構發生的門診醫療費用,或因工外出、出差在非結算醫院發生的急診搶救門診醫療費用,由社區門診統籌基金按前款規定支付標準的90%報銷;其他情形在非結算醫院發生的門診醫療費用社區門診統籌基金不予報銷。
4、社區門診統籌基金在一個醫療保險年度內支付給每位基本醫療保險三檔參保人的門診醫療費用,總額最高不得超過1000元。
(二)門診大病報銷
1、參保人申請享受門診大病待遇的,應向市社會保險機構委託的醫療機構申請認定,經市社會保險機構核准後,憑大病診斷證明和大病門診病歷在定點醫療機構就醫。
2、參保人連續參保時間滿36個月的,自其申請之日起享受大病門診待遇;連續參保時間未滿36個月的,自市社會保險機構核准之日起享受大病門診待遇。享受大病門診待遇的參保人發生的基本醫療費用、地方補充醫療費用,分別由基本醫療保險大病統籌基金、地方補充醫療保險基金按以下比例支付:
(1)連續參保時間未滿12個月的,支付比例為60%;
(2)連續參保時間滿12個月未滿36個月的,支付比例為75%;
(3)連續參保時間滿36個月的,支付比例為90%。
3、參保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享受門診大病待遇:
(1)慢性腎功能衰竭門診透析;
(2)列入醫療保險支付范圍的器官移植後門診用抗排斥葯;
(3)惡性腫瘤門診化療、介入治療、放療或核素治療;
(4)血友病專科門診治療;
(5)再生障礙性貧血專科門診治療;
(6)地中海貧血專科門診治療;
(7)顱內良性腫瘤專科門診治療;
(8)市政府批準的其他情形。
(三)門診輸血報銷
參保人因病情需要發生的普通門診輸血費,基本醫療保險三檔參保人由基本醫療保險大病統籌基金支付70%。
二、住院報銷
(一)起付線報銷
1、參保人住院發生的基本醫療費用和地方補充醫療費用,未超過起付線的由參保人支付;超過起付線的部分,分別由基本醫療保險大病統籌基金和地方補充醫療保險基金按規定支付。
起付線按照醫院級別設定,市內一級以下醫院為100元,二級醫院為200元,三級醫院為300元;市外醫療機構已按規定辦理轉診或備案的為400元,未按規定辦理轉診或備案的為1000元。參保人轉診到不同醫院住院治療的,分別計算起付線。
2、 參保人住院發生的基本醫療費用和地方補充醫療費用起付線以上部分,按以下規定支付:
(1)參保人已在本市按月領取職工養老保險待遇及按11.5%繳交基本醫療保險費的,支付比例為95%;
(2)基本醫療保險三檔參保人按規定在市內一級醫院、二級醫院、三級醫院、市外醫院住院就醫的,支付比例分別為85%、80%、75%、70%。因工外出、出差在非結算醫院因急診搶救發生的住院醫療費用,按就診醫院的住院支付標準的90%支付。
(二)特殊醫用材料
參保人住院使用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范圍內的特殊醫用材料及單價在1000元以上的一次性醫用材料、安裝或置換人工器官,由基本醫療保險大病統籌基金按下列規定支付,但最高支付金額不超過市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公布的普及型價格:
1、屬於國產材料的,按實際價格的90%支付;
2、屬於進口材料的,按實際價格的60%支付。
(三)參保人住院床位費
由基本醫療保險大病統籌基金按實際住院床位費支付,但不得超過下列規定標准:
基本醫療保險三檔參保人,最高支付金額為市價格管理部門確定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普通病房B級房間三人房床位費政府指導價格的第一檔。
三、轉診市外醫療機構報銷情況
(一)參保人按照本辦法在市外醫療機構費用
1、 參保人按本辦法規定轉診在市外醫療機構發生的基本醫療費用和地方補充醫療費用,經參保人申請,由市社會保險機構對實際發生的醫療費用進行審核,按不高於本市醫療收費標准予以報銷,其中屬於個人賬戶支付的門診醫療費用,從其個人賬戶扣減。
2、 按本辦法規定辦理備案三檔參保人在市外醫療機構發生的住院醫療費用,經參保人申請,由市社會保險機構對實際發生的醫療費用進行審核,按不高於本市醫療收費標准予以報銷,其中屬於個人賬戶支付的門診醫療費用,從其個人賬戶扣減。
(二)參保人未按照本辦法轉診費用
1、參保人未按本辦法規定辦理轉診、備案在本市市外定點醫療機構、市外非本市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發生的基本醫療費用和地方補充醫療費用,分別按本辦法規定支付標準的90%、70%支付。
2、參保人未按本辦法規定辦理轉診、備案,在非本市定點醫療機構門診發生的醫療費用,醫療保險基金不予支付,但屬於個人賬戶支付范圍的,在個人賬戶余額中扣減。
3、基本醫療保險三檔參保人未按本辦法規定辦理轉診手續到結算醫院外的本市市內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住院醫療費用,由醫療保險基金按本辦法規定應支付標準的90%支付。
四、地方補充醫療保險基金支付情況
1、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和地方補充醫療保險基金設定支付限額。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按本辦法規定支付的基本醫療費用超過其支付限額的部分,由地方補充醫療保險基金在其支付限額內支付。
2、參保人在本市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發生的基本醫療費用和地方補充醫療費用超出地方補充醫療保險基金支付限額的部分,由地方補充醫療保險基金支付50%。
Ⅳ 深圳社保住院醫療報銷比例
深圳醫保住院報銷比例:
參保人住院發生的基本醫療費用和地方補充醫療費用,未超過起付線的由參保人支付;超過起付線的部分,分別由基本醫療保險大病統籌基金和地方補充醫療保險基金按規定支付。
起付線按照醫院級別設定,市內一級以下醫院為100元,二級醫院為200元,三級醫院為300元;市外醫療機構已按規定辦理轉診或備案的為400元,未按規定辦理轉診或備案的為1000元。參保人轉診到不同醫院住院治療的,分別計算起付線。
參保人住院發生的基本醫療費用和地方補充醫療費用起付線以上部分,按以下規定支付:
(一)參保人已在本市按月領取職工養老保險待遇及按11.5%繳交基本醫療保險費的,支付比例為95%;
(二)基本醫療保險一檔參保人按8%繳交基本醫療保險費的及基本醫療保險二檔參保人未在本市按月領取職工養老保險待遇的,支付比例為90%;
(三)基本醫療保險三檔參保人按規定在市內一級醫院、二級醫院、三級醫院、市外醫院住院就醫的,支付比例分別為85%、80%、75%、70%。因工外出、出差在非結算醫院因急診搶救發生的住院醫療費用,按就診醫院的住院支付標準的90%支付。
醫保中斷後還能使用嗎?
參保單位、參保人中斷繳納醫療保險費的,自中斷繳納的次月1日起,停止享受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支付的醫療保險待遇,但其個人賬戶余額可繼續使用。
Ⅳ 深圳醫保三檔報銷比例如何
法律分析:普通門診:
由社區門診統籌基金支付
其中甲類葯80%;乙類葯60%
單項診療或材料:90%《小於等於120元》
每個醫療保險年度最高支付總額小於等於1000元
具體說明:
就醫前需要綁定一家市內定點社康中心
自綁定或變更社康中心後生效,享受相關的待遇
門診大病
連續參保時間未滿12個月(60%)
連續參保時間滿12個月(75%)
連續參保時間滿36個月(90%)
具體說明:
辦理門診大病認定手續後,可選定市內任意一家定點醫療機構就醫。
門診輸血:70%
具體說明:
可選定市內任意一家定點醫療機構就醫。
已辦轉診的門診或因工外在在非結算醫院的門診搶救
按市內三檔普通門診及門診大病規定支付標准基礎上的90%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社會保險關系,維護公民參加社會保險和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合法權益,使公民共享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十八條 符合基本醫療保險葯品目錄、診療項目、醫療服務設施標准以及急診、搶救的醫療費用,按照國家規定從基本醫療保險基金中支付。
Ⅵ 深圳三檔社保卡一年在門診可以報多少
深圳三檔社保卡一年在門診可以報1000塊。
社保卡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障卡,是指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一規劃,由各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面向社會發行,用於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各項業務領域的集成電路(IC)卡。社保卡的持卡人可憑卡進行醫療保險個人賬戶實時結算、辦理養老保險事務、辦理求職登記和失業登記手續等。
社會保障卡從持卡人類型來看,可以分為兩類,即:面向城鎮從業人員、失業人員和離退休人員發放的稱為社會保障(個人)卡,面向用人單位發放的稱為社會保障(用人單位)卡。中國勞動保障部有關卡規劃和規范的重點為社會保障(個人)卡,各地區實際發放的也多集中於個人卡,所以我們所說的社會保障卡,就是指社會保障(個人)卡。
社會保障卡信息包含卡面基本信息和卡內信息。其中卡面基本信息為持卡人姓名、性別、公民身份號碼等。卡內記載了持卡人的個人狀態(如就業、失業、退休等)、社會保險繳費情況、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信息、醫療保險個人賬戶信息、職業資格和技能、就業經歷、工傷及職業病傷殘程度等信息。
社會保障卡作用十分廣泛。持卡人不僅可以憑卡就醫進行醫療保險個人賬戶實時結算,還可以辦理養老保險事務;辦理求職登記和失業登記手續,申領失業保險金,申請參加就業培訓;申請勞動能力鑒定和申領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在網上辦理有關勞動和社會保障事務等。
《深圳市社會醫療保險辦法》第三十二條 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按以下規定就醫的,享受醫療保險待遇:基本醫療保險一檔參保人在市內定點醫療機構就醫;
基本醫療保險二檔參保人門診在選定社康中心就醫,經結算醫院同意,可以在與選定社康中心同屬於一家結算醫院下設的其他定點社康中心門診就醫;
住院及門診大病在市內定點醫療機構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