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1、 城市生態公園設計的指導思想 規劃設計應突出自然景觀, 而以人文景觀為輔。通過植物、水體、地形、道路、建築等要素創造森林公園環境和園林景觀。
2、 城市生態公園的特徵.
3、 城市生態公園的景觀格局原則 生態優先原則,空間異質性和多樣性原則,生態可協調性原則.
4、 城市生態公園的景觀設計原則 以生態發展為依據, 發揮「綠」的效益 自然性、生活性、科學性、藝術性相結合的原則 因地制宜.
5、 城市生態公園的景觀設計方法 營造完美的植物群落景觀 利用植物材料不同的色彩、姿態進行搭配, 配合景區功能形成空間的變化 利用植物景觀的時序性 利用植物景觀塑造詩化意境 利用植物特性調節生態環境 景觀元素的有機組合 植物與建築的組合 植物與山體的組合 植物與水體的組合 植物與道路鋪裝的組合 我國城市目前正處於快速發展建設的過程中,城市合理的綠化景觀規劃,合理設置公共綠地,生產綠地和風景林地等是廣大學者研究的一件大事。可見,城市生態公園的合理規劃設計,是城市公共綠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城市化進程中的重中之重,如何為城市居民提供更舒適宜人的生存環境是生態城市發展的重要課題。
❷ 做城市綠地景觀設計需要注意些什麼
城市綠地系統是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持城市生態功能的核心,也是進行城市景觀生態規劃設計的主體。城市綠化景觀生態的探討有助於對城市綠化進行科學指導、規劃和評價,促進城市綠化發展,提高綠化效益,同時,通過管理加強對周圍環境的控制,促進整個景觀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處於最佳狀態,獲得最大效益。遠景設計研究院提醒在做城市綠地景觀設計的時候需要注意一下幾個方面:
1、堅持整體優化原則,達到生態、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
城市景觀是一系列生態系統組成的具有一定結構與功能的整體。在城市建設中,應把城市景觀視為一個整體單位來考慮和管理,達到整體最佳狀態,實現優化利用。
2、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創造自然舒適的人居環境
人是城市空間的主體,任何空間環境的設計都應堅持以人為本,處處體現人文關懷,努力為居民營造舒適美好的城市環境。城市生態系統是以人為中心的復雜的自然、社會、經濟系統。城市景觀建設實質上是對人居生態環境的建設,其產生的「生態效益」是從改善人體生理健康的角度服務於人類;
3、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實現人與環境的和諧相處
城市綠地系統地規劃設計,必須以保護自然資源,維護自然循環過程作為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前提,應將認為景觀與自然景觀融合,走可持續發展的規劃道路。
4、堅持地方特色原則,凸顯城市園林的文化魅力
每個城市綠地景觀都有其獨特的歷史傳統和文化特色,景觀規劃設計不能簡單套用、沿襲舊模式,否則個性的魅力將散失殆盡。應充分體現地方特色及歷史文脈,使城市綠地體現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達到與周圍的環境融合,符合人們的審美及心理需要。
❸ 景觀設計的要求主要有哪些
下面為您提供的是園林景觀工程設計專項資質標准。 一、總 則(一)園林景觀工程設計專項資質設甲、乙兩個級別。 (二)本標准所稱園林景觀設計是指:風景資源的評價、保護和風景區的設計;城市綠地系統、園林綠地、景園景點、城市景觀環境、景觀照明的設計;園林植物、園林建築、園林工程、園林種植的設計。 二、 標 准(一)景觀設計資質 甲級 1、 資歷和信譽 (1)具有獨立企業法人資格; (2)企業具有良好的社會信譽並有相應的經濟實力,注冊資本金不少於100萬元人民幣; (3)近二年內完成Ⅰ級園林景觀工程設計項目不少於5項,或Ⅱ級園林景觀工程設計項目不少於3項。 2、技術條件 (1)企業主要技術負責人或總設計師、總工程師應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不少於8年從事園林景觀工程設計經歷,並主持過Ⅰ級及以上園林景觀工程設計項目不少於3項,其中Ⅱ級園林景觀工程設計項目不少於2項,具備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 (2)主要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和數量,應符合「配備表」中的規定。其中,非注冊人員應當作為專業技術負責人主持過Ⅰ級及以上園林景觀工程設計項目不少於2項,其中Ⅱ級園林景觀工程設計項目不少於1項,具備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 3、技術裝備及管理水平 (1)有必要的技術裝備和固定的工作場所; (2)企業管理組織,標准體系,質量體系健全,宜通過ISO900-1標准質量體系認證。 (二)景觀設計資質 乙級 1、資歷和信譽 (1)具有獨立企業法人資格; (2)企業具有良好的社會信譽並有相應的經濟實力,注冊資本金不少於50萬元人民幣。 2、技術條件 (1)企業的主要技術負責人或總設計師、總工程師應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不少於6年從事園林景觀工程設計經歷,並主持過Ⅰ級園林景觀工程設計項目不少於2項,具備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 (2)主要專業的技術人員的數量,應符合「主要專業技術人員配備表」的規定。其中,非注冊人員應當作為專業技術負責人主持過Ⅰ級園林景觀工程設計項目不少於2項,具備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 3、技術裝備及管理水平 (1)有必要的技術裝備及固定的工作場所; (2)有較完善的質量體系和技術、經營、人事、財務、檔案等管理制度。 三、承擔業務范圍 (一)景觀設計資質 甲級 可承擔園林景觀工程設計項目,其設計范圍和規模不受限制。 (二)景觀設計資質 乙級 可承擔Ⅰ級或投資額在2000萬元以下的Ⅱ級園林景觀工程項目的設計。
❹ 景觀設計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景觀設計中的注意事項其實還是非常多,因為不僅是要考慮到美感的問題,要知道景觀設計主要還是為人服務,重要的是能不能為人帶來好的感受,那麼下面就來簡單的說一下:
植物
作為營造景觀的重要景觀元素,植物總是能呈現出不一樣的效果和色彩,比如利用竹子、牡丹、紅楓等來營造詩意,利用苔蘚、蕨類植物來營造禪意的感覺,利用草本花卉植物來營造出浪漫的感覺等等,但是在進行植物設計時候則需要注意不能種植帶毒、帶刺等會產生人身威脅的植物,也盡量不要種植根系發達等可能會破壞地表的植物!
水景
打造景觀時一定是少不了水景的,但是水景的打造卻又不是像表面看的那樣挖個坑注入水那麼簡單,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做水池一定是要做防水的,至於選擇什麼樣的防水材料還需要根據水池結構體量來選擇,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做水景時一定要做過濾凈化處理,尤其是有養魚的需求時!
燈光
做景觀設計時,燈光設計自然是少不了的,但是做燈光的時候也需要注意,戶外天氣日曬霜凍,電線是很容易老化曬傷的,因此一定要對線路做好保護措施,再一個就是戶外電壓一旦出現線路老化後果不堪設想,因此一定要將高電壓改成低電壓!
❺ 水景景觀設計有哪些注意事項水景景觀設計需要注意什麼
水景景觀設計注意事項:
1、宜「小」不宜「大」原則
此處所謂的宜「小」不宜「大」原則指的是在設計水體時,多考慮設計小的水體,而不是那種漫無邊際、毫無趣味可言的大水體。之所以現在出現了那麼多的大水體可能與人們「好大喜功」的心理因素影響有關,也許大水體會讓人更能感覺到水的存在,更能吸引人們的視線,可是建成後的大水體往往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大水體的養護之困難可能是設計師在設計之初所沒有考慮到的;大水體往往讓人有種敬而遠之的感覺,而沒有想親近的感覺,因為往往在水體旁邊都會有警示性的牌子:此處水深,禁止游泳,禁止垂釣……等語句;大水體一般是靠人工挖出來的,因此大都是「死水」,一旦發生水體污染問題,那將是致命的。而小水體容易營建,這是其中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小水體更易於滿足人們親水的需求,更能調動人們參與的積極性,更何況在後期養護管理中,小水體便於更好的養護,並且在水體發生污染的情況下,小水體更易於治理。
2、 宜「曲」不宜「直」原則
所謂宜「曲」不宜「直」原則指的是水體最好設計成曲的。古典園林營建中很重要的一條是「師法自然」,即在設計中要遵循大自然中的規律,我們可以看一下我們大自然中的河流、小溪,它們大都是蜿蜒曲折的,因為這樣的水景更易於形成變幻的效果。尤其是在居住區中更易於設計成仿自然的曲水!然而,在現實中,很多人則將水體設計的成筆直的,也許此種做法體現的是一種秩序美、一種征服自然的心理滿足感!
3、宜「下」不宜「上」原則
此處的「下」與「上」是一種相對的關系,宜「下」不宜「上」指的是設計的水景盡可能與自然中的萬有引力相符合,不要設計太多的大噴泉,因為大噴泉是向上噴的,需要能量來支持它們抵消重力影響的,此過程中就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因此,在現實中我們最好能充分利用重力的作用,用盡可能少的能量來形成盡可能美的景觀。這是需要考驗設計師創新能力的。
4、 宜「虛」不宜「實」原則
在水資源缺乏的地區,象徵、抽象、虛擬的水景也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此處虛的水景是相對於實際水體而言的,它是一種意向形的水景,是用具有地域特徵的造園要素如石塊、沙粒、野草等仿照大自然中自然水體的形狀而成的。這樣的水景對於嚴重缺水地區水景的營建具有特殊的意義,同時這樣的水景更易於帶給人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體驗。這也許是真實水景所無法比擬的,因為真實的水景往往只能帶給人們一種視覺上的滿足和膚淺的體驗。
❻ 景觀規劃設計的注意事項
風景旅遊區景觀規劃設計要注意哪些?
1)切勿盲目模仿,要創造風景旅遊區自身的風格和個性;
2)切勿一味的追求高檔、奢華,要遵循自然的規律;
3)要堅持「以人為本」「顧客是上帝」,要考慮觀光者的心理,你可以把自己當做一個前來遊玩的旅客。
❼ 園林景觀設計要注意哪些問題
一、注重綠化風格上的「中西結合」:西方綠化風格以「直」為美,在布局上多為規劃式、對稱式,講究幾何造型,表現出大手筆、大面積的綠化特點;我國傳統的園林綠化風格講究含蓄、追求意境,綠化布局為虛實、大小、遠近、顯露等方面的結合。若想在綠化上做到「中西結合」就必須結合各地的實際情況,既吸收西方「大手筆」的綠化風格,又繼承傳統的喬、灌、草相結合的綠化模式,以達到東、西方綠化風格的完美結合。
二、注重植樹造林為主要的綠化手段:樹木特別是片林調節環境的功能比草坪、花卉強得多,從生態效益上講,植樹造林是搞好城市綠化、提高綠化覆蓋率的主要手段。為此,在抓好城鄉接合部植樹造林的同時,應在城區大量植樹造林,並注重落葉樹種與常青樹種的比例。此外,對「大樹進城」應有合理規劃、謹慎行事。
三、注重突出綠化文化特色:文化是綠化建設的靈魂,要注重將本地文化融入綠化建設,以提高城市綠化檔次。既可以將園林建設與歷史遺跡、古樹名木、人文建築等人文景觀的保護開發結合起來,突出園林的歷史背景;也可以注重發揮地方物種的優勢,突出城市綠地的地域特色;還可以大量運用雕塑、園林小品等藝術形式來突出綠化主題。此外,將現代聲、光技術運用於綠化建設,表現出城市綠化的時代特色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四、注重綠化格局的多樣化:城市園林綠化要走出園林部門單一建設與管理的局面,必須放開綠化市場,採取多種形式進行綠化建設。可以公開拍賣綠地建設與管理權,明確凡投資綠化建設與管理的,可擁有一定年限的冠名權和廣告使用權,從而吸收大量的綠化資金,以更好地建設與管理綠地。同時,還要注意發揮群眾力量,大力組織開展綠地認養活動和愛綠護綠志願者活動,形成城市綠化的「大合唱」,從而促進城市綠化水平和綠化質量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