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深圳資訊 » 產業方面如何定義深圳
擴展閱讀
福州哪裡賣棉鞋 2025-08-15 12:48:44

產業方面如何定義深圳

發布時間: 2022-09-09 09:42:51

⑴ 深圳的支柱產業和主要產業是什麼.

深圳的支柱產業是: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業,物流業,文化產業。主要產業還有房地產,商貿流通,旅遊業,服裝玩具。

深圳是中國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試驗場,率先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史上的奇跡,是中國改革開放近30年輝煌成就的精彩縮影。

2018年,深圳地區生產總值24221.98億元,比上年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09億元,增長 3.9%;第二產業增加值9961.95億元,增長9.3%;第三產業增加值14237.94億元,增長6.4%。

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0.1%,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1.1%,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8.8%。在現代產業中,現代服務業增加值10090.59億元,增長7.1%;先進製造業增加值6564.83億元,增長12.0%;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6131.20億元,增長13.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89568元,增長3.2%,按2018年平均匯率折算為28647美元。

(1)產業方面如何定義深圳擴展閱讀:

深圳因改革開放而快速發展,在中國的制度創新、擴大開放等方面承擔著試驗和示範的重要使命。1980年,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經濟特區在此成立[9]。自1999年起,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每年定期在深圳舉行。

2010年,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獲中央政府批准成立,將作為深圳與香港合作的先導區。2011年,深圳主辦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2016年,深圳市生產總值超越廣州市成為中國內地經濟總量第三大城市。2018年,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之際深圳市生產總值超越香港。

深圳是中國南方最重要的高新技術研發和製造基地之一,常被譽為中國的矽谷。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是中國大陸第五大民航機場。深圳證券交易所的首次公開募股數量自2009年至2015年居世界第一位,是中國企業重要的融資平台。

⑵ 深圳主產業或特產是什麼

你都知道了,深圳的主要產業就是電子業和自動化設備,只要你想的到的電子產品,深圳都能生產及買到,至於特產,一般說的是農產品,主要是荔枝和龍眼,還有沙井的海產品生蚝(牡蠣,廣東人叫生蚝)、生蚝製成的蚝油及蚝罐頭,但由於沙井工業發展迅猛,沙井的海邊已經不適合養蚝了。

⑶ 深圳主要有哪些產業

通信行業,以深圳的中興、華為等為代表。
鍾錶行業, 以深圳飛亞達等為代表
網路 以騰訊為代表
計算機 以長城等為代表
手機 以酷派(宇龍)、華為、中興等為代表
制葯、生物制葯 : 健康元、海王、科興等為代表
電子產品代工: 富士康、比亞迪等為代表
房地產: 以萬科、金地、華僑城等為代表
旅遊: 華僑城集團
電子產品、部件銷售: 深圳華強北
軟體產業: 深圳軟體園眾多企業
等等

⑷ 深圳的四大支柱產業是哪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1日 11:27 深圳商報
深圳商報記者 陳湘陽

剛剛召開的深圳市委三屆十一次全體(擴大)會議首次提出,深圳將把文化產業作為第四大支柱產業來發展。文化產業確立為深圳支柱產業,將與深圳高新技術、物流、金融三大產業一起,共同構成建設和諧深圳、效益深圳的支柱。

⑸ 深圳的產業結構

縱觀深圳市20多年來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變化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非農化趨勢明顯。農業為主的第一產業,由於受城市化發展和土地資源的限制,以及農業生產本身的特點所制約,其發展規模和速度,遠不及第二、第三產業,因而比重逐年降低。開放以前,深圳還是個落後的農業社會,但到1996年,第一產業在其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已經下降到1.6%,深圳已成為一個完全的工業社會。深圳的經濟增長主要表現在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
其次,1993年以前,第二產業發展速度相對快於第三產業,第三產業的比重相對穩定,三次產業構成的變化,主要表現在第一、第二產業的變動上。1993年以來,第三產業發展速度加快,佔全市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從1993年的42.9%上升到近幾年已接近50%。第三產業與第二產業已形成並行發展的格局。按發展趨勢估計,第三產業在深圳經濟結構中的比重將繼續上升。
第三,不斷優化和升級是深圳市產業結構變化的主趨勢。深圳的產業結構以「三來一補」作為起點,經歷了蛙跳式的演進,使幼稚的高新技術產業很快成長為深圳產業結構中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強經濟與技術的結合,使傳統產業逐步引退,高新技術迅速崛起,第三產業蓬勃發展,不斷產生新的經濟亮點。近年來,深圳開始致力於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確立了以高新技術為先導,先進工業為基礎,第三產業為支柱的經濟發展戰略。推動經濟建設由數量型、資源消耗型的粗放經營方式向質量型、效益型、集約化經營轉變,走技術先進和內涵發展的道路,不斷推進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第一產業注重扶持「三高」農業、創匯農業,促進農業生產規模化、產業化;第二產業積極發展高新技術,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提高企業裝備水平和產品技術含量;第三產業以高新技術產業和信息產業、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推動全市第三產業上規模、上等級。三大產業結構由1979年的37:21:42調整到2000年的1.2:50.5:48.3,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
第四,各個產業產業內部的發展變化也相當明顯。農業生產打破「以糧唯一」的單一格局,按貿工農綜合發展的方向調整農業生產布局,使農村經濟從自然經濟向商品經濟轉變,從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變,農業生產朝著集約化經營和外向型方向發展。
第二產業內部結構不斷向著新型化的方向轉化,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則有不同的支柱產業。特區成立的前10年,「三來一補」的加工業是第二產業的主體,「八五」時期建築業成為了第二產業中發展最為迅速的行業。深圳的高新技術產業從1990年初起步,近10年得到迅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為深圳經濟發展第一增長點。1991年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僅22.9億元,1998年達655.18億元,產值年均遞增54.2%,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8.1%提高到35%。隨著深圳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政策環境、市場環境的不斷完善,深圳已經形成了計算機及其軟體、通訊、微電子等高新技術產業群,並在周邊地區形成了很強的產業配套縱深優勢。

⑹ 深圳市互聯網產業園的產業發展及產業園定位

轄區大力發展電子商務主要目標定位為:一是大力培育電子商務服務企業,豐富現代服務業內涵,提升現代服務輻射能力;二是促進電子商務與轄區支柱產業或優勢產業融合,提高相關企業電子商務應用水平,提升轄區經濟競爭力;三是最終讓電子商務成為羅湖的名片。
產業園定位為專業產業園,以促進入園企業「集群發展」為核心理念,以引進「電子商務服務企業」為基礎,按「縱、橫」兩條主線來篩選入園企業。「縱」即打造大電子商務產業鏈,從平台服務、支付與金融服務、物流服務、人才服務、誠信評估服務、軟體服務、媒體、廣告和咨詢服務等各個層面來組合企業,構建產業生態集群。「橫」即充分考慮電子商務服務企業輻射面,尤其是「B2C」類型的電子商務企業,挑選涉及各個行業或特定領域相對成功的企業。對入園企業的培育,堅持「點、面」結合,既要全面聚集優秀企業,促進集群發展;又要重點培育優勢企業,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⑺ 深圳在中國製造中的地位和意義怎樣

深圳完全有可能以「中國矽谷」之姿態,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中最具有輻射力和「擴散效應」的引擎城市,為從根本上提升中國的國際競爭力提供全要素的創新支撐。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又一個更大版圖、更整體規劃的區域一體化的經濟增長極,又一個極具國際競爭力的,跨行政區域合作的社會發展的動力引擎。我們要進一步從制度上解決市場開放度大於社會開放度問題;要進一步從機制上解決人才國際化問題;還要更進一步從觀念上明白,並不是任何改變都是改革,更不能以改革的名義回到計劃經濟的過去。「不忘初心」的根本就在於,真正銘記我們為什麼選擇了今天的改革開放之道路。

⑻ 深圳市的主要產業是

深圳的產業結構凸顯「三個為主」:經濟增量以新興產業為主,新興產業對GDP增長貢獻率達40.9%;工業以先進製造業為主,先進製造業占工業比重超過70%;三產以現代服務業為主,服務業佔GDP比重60.5%,現代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提高至70%以上。其中,深圳的四大支柱產業為文化創意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物流業、金融業;戰略新興產業包括生物產業、新能源產業、互聯網產業等。

除了四大支柱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外,未來產業也是十分重要的領域。未來,深圳的產業結構將更多樣化,在支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共同發展下穩步發展。

⑼ 你對深圳四大支柱產業的了解

深圳四大支柱產業發展加快

新華網廣東頻道 ( 2005-07-29 10:07:06) 來源:深圳商報 編輯:魏曉航

昨天召開的深圳經濟工作會議透露,上半年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物流業、金融業和文化產業等四大支柱產業發展加快。

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1-6月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2125.18億元,增長40.3%,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50.2%。全市專利申請量超過8000件,比上年同期增長7.5%,其中發明專利2891件,大幅增長28.1%。產業結構適度重型化戰略取得突破,精細化工園籌建和招商工作有序推進,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產業化基地和國家生物產業基地項目獲得批准。

物流業持續增長,物流中心地位日益鞏固。1-6月,全市貨運量3686.84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14.8%,貨物運輸周轉量達到200億噸公里,增長39.5%,增速均比上年同期加快。港口貨物吞吐量7338.21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16.0%,其中,集裝箱吞吐量744萬標箱,增長23.4%。深圳機場貨物吞吐量25.2萬噸,增長6.4%。

金融繼續發揮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持作用。銀行業務實現平穩增長,6月末,國內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7637.28億元,比年初增長7.5%;貸款余額5415.65億元,按可比口徑比年初增長4.3%,其中,中長期貸款2804億元,比年初增長20.8%。保險業快速發展,1-6月累計實現保費收入52.33億元,增長19.7%,保費增長速度高於全國平均增幅6個百分點。

文化產業成為發展的新亮點。大劇院改造、中心書城等一批重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影視動漫、創意產業蓬勃發展,文化節慶活動的市場化、社會化運作機制正逐步形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