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深圳:構建商品房預售資金行政監管模式,暫停適用金融機構監管模式
為響應住建部要求統一構建商品房預售資金行政監管模式,日前,深圳市人大常委會發布徵求意見,對此前出台的《深圳經濟特區房地產轉讓條例》中實行預售資金金融機構監管模式的相關條款暫停適用。
11月14日,澎湃新聞從深圳市人大常委會獲悉,為加強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深圳市政府組織起草了《關於暫時停止適用〈深圳經濟特區房地產轉讓條例〉有關規定的決定(草案)》(簡稱《草案》),並公開徵求意見和建議。
《草案》顯示,暫時停止適用《深圳經濟特區房地產轉讓條例》第三十四條第一款第四項、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的規定。暫時停止適用上述有關規定的期限為三年。暫時停止適用期間,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按照市人民政府有關規定執行。實踐證明可行的,應當修改完善法規有關規定;實踐證明不宜停止的,恢復施行法規有關規定。
翻閱《深圳經濟特區房地產轉讓條例》中第三十四條第一款第四項、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的規定,主要是:1)房地產開發預售房地產應當符合下列條件:房地產開發商和金融機構已簽訂預售款監管協議;2)預售款應當由房地產開發商委託金融機構代收。代收預售款的金融機構應當為預售款的監管機構;3)預售款應當專款專用,由工程監理機構根據建築工程承包合同規定的進度計劃和工程實際進度,書面通知預售款監管機構向轉讓人劃款。非經工程監理機構書面通知,預售款監管機構不得直接向轉讓人劃款。
對於暫停的必要性,《草案》起草說明顯示,就全國而言,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分為行政監管和金融機構監管兩種模式。行政監管要求政府與商業銀行、房地產開發企業簽訂監管協議,由政府對預售資金的使用進行審核、監管,廣州、武漢等城市採用此模式。金融機構監管要求商業銀行與房地產開發企業簽訂監管協議,由商業銀行對預售資金的使用進行全流程監督,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曾採用該模式。
2022年1月26日,住建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規范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的意見》(建房〔2022〕16號,簡稱《意見》),明確全國統一實行預售資金行政監管模式。
《草案》起草說明顯示,深圳市於1993年出台《深圳經濟特區房地產轉讓條例》(簡稱《轉讓條例》),確立了商品房預售資金金融機構監管模式。目前,深圳市司法局正會同市住房建設局修訂《深圳市房地產市場監管辦法》(簡稱《監管辦法》),並按照《意見》要求,構建商品房預售資金行政監管模式。但此舉措與《轉讓條例》實行的預售資金金融機構監管模式不一致,為依法依規推進預售款監管模式改革、確保依法行政,需對《轉讓條例》相關條款進行修訂或者暫停適用。考慮到修訂歷時較久,現提請市人大常委會暫停適用《轉讓條例》有關規定,待預售資金行政監管模式運行一段時間後,再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啟動《轉讓條例》的修訂工作。
按照《草案》起草說明,在暫時停止適用期間,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按照《意見》和修訂後的《監管辦法》執行。同時,考慮到市住房建設局正同步啟動的《轉讓條例》修訂工作已列為2022年度政府立法計劃預備類項目,為給修訂工作預留充足時間,擬將暫時停止適用的期限規定為自《決定》施行之日起三年。
『貳』 時隔14年,深圳再次出現「0首付」,該政策對當地房地產行業有哪些影響
零首付並不是一個政策,而是很多開發商的投機取巧的活動,這個活動也屬於違規行為。
在買房的時候,有些開發商可能會推出各種優惠活動,甚至有些開發商會為購房者推出零首付的活動,這也意味著購房者在買房的時候不需要准備任何現金。我們要知道買房的時候本身需要支付一定的首付款,很多城市的首付款的比例最低也是30%。如果推出零首付活動的話,這意味著開發商幫助購房者墊付相關資金,有些開發商也會推出無息貸款。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個行為的本質屬於嚴重放大購房者的資金杠桿,同時也會存在系統的金融風險,所以沒有任何一個城市會允許零首付的存在。
『叄』 深圳百億豪宅「日光!當地房地產業未來走勢如何
房地產行業的未來走勢並不好,甚至很多城市的房地產泡沫可能會因此而破裂。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即便深圳可以賣出所謂的日光豪宅,但這並非意味著所有城市的房地產行情都這么好。對於全國的其他城市來說,因為很多地方的房價本身已經到了普通人難以承受的程度,很多地方的房地產庫存也非常多,所以幾乎所有的城市都在推出各種鼓勵買房的措施,通過這種措施來盡可能穩住房地產泡沫。對於深圳來說,深圳本身的房地產炒作現象就非常明顯,所以這種所謂的日光樓盤的新聞的真實度並不高。
與此同時,以後的房地產行業就會變得越來越差,各個城市的房價可能會走出10年到30年的陰跌的行情,我們也需要抱著謹慎的態度來看待買房問題。
『肆』 房地產行業現離職潮
房地產行業現離職潮
房地產行業現離職潮,不過總體來說,80家典型上市房企薪酬總量增速已經連續三年收窄,2020年人均薪酬首次出現下降,中介門店關門歇業,中介離職等現象頻現, 不過總體來說,房地產仍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房地產行業現離職潮1
「我們就像風口上掉下來的豬,過去習慣了高薪,現在卻要開始低頭學習。」一名剛剛脫離房地產業幾個月的前地產人說道。
對於地產人來說,那個躺著掙錢的黃金時代,徹底地過去了。房企的組織架構日漸精簡、校招日益縮水,很多看清趨勢的人都在謀求轉行。
盡管目前房地產、金融、互聯網作為中國三大高薪行業的格局暫未改變,但一個新的現象是,有地產人自願降薪去他們眼中的「新興行業」或者「穩定行業」。
「也許是受夠了地產圈這種沒落、動盪的感覺,就最近幾個月,我周圍很多人跳槽去互聯網、央企國企,就算降薪二三十萬的也大有人在。」某千億房企員工張威近期突然感受到了跳槽新趨勢。
「上億年終獎」「87年千億房企總裁」「200萬挖不到一個副總裁」「承諾高層收入過億」……過去5年,膨脹的地產行業中,令人咋舌的造富故事不斷。隨著地產行業規模見頂、市場走弱、融資收緊,巨大的人才泡沫也終將被戳破。
最新的中報數據顯示,龍頭萬科(000002)的員工人數都從13萬的巔峰大幅下跌,公司近一年人員數量降了20%;合景泰富、富力、泰禾等房企員工人數一年大降超過30%。此外,據機構統計,大部分上市房企薪酬總量增速連續收窄,2020年人均薪酬首次出現下降,高管薪酬同比下降5%。
管培生失落
名校畢業的「95後」葉小落最近選擇從一家華東知名房企離職,回想2018年她成為該房企校招管培生時的場景,她輕嘆了一口氣。
「那時候房企校招都很火的,研究生月薪起步就是兩萬以上,還有很高的房補,管培生晉升通道明確,宣講的案例都是高管親自帶教,30歲不到就能做到條線負責人、城市總、總經理助理。」葉小落說。
葉小落進公司後經歷了輪崗、外派項目,隨後定崗從事房企較為核心的營銷管理工作,在過去,這幾乎是名利雙收的升遷坦途。
但她也經歷了項目上996甚至007的忙碌,部門內部的勾心鬥角與競爭內卷,身心俱疲。終於到了2021年,她下定決心要離開。
「離開的原因肯定是很多的,比如我不能接受不斷外派,作為女生希望穩定地留在一個城市,為自己的人生進行一些規劃,而房企別看很多總部在上海,項目卻都在外地,年輕人想要晉升,都得接受長時間外派。」
對於葉小落來說,更重要的原因是,她已經不看好地產行業了。「我還年輕,不能一直耗費在夕陽行業里,所以找工作的時候我一心跳出地產。」
不過,葉小落在房企積累下的營銷經驗和資源人脈,在別的行業似乎沒有用武之地,她最想進的互聯網大廠,沒有對口的社招崗位。在房企工作近三年的她,打包年薪已經超過35萬,而她最終跳槽去了一家創業公司,能給出的年薪僅有18萬。
葉小落的經歷不是個例。國外名校建築系碩士畢業的伊文,最初專業對口地進了一家港資房企擔任管培生,還曾參與操刀了該房企幾個頗為知名的項目,幹了三年後,該港資房企在內地投資規模不斷萎縮。
「眼看項目越來越少,意識到再待下去沒有前途。」伊文認為,港資房企在內地過於保守,所以他轉而跳槽到一家高速發展中的民營房企,結果也是好景不長,不到兩年,這家民營房企盡管表面業績攀升,但內部都知道經營情況不佳,年底還暗暗裁員,年終獎也不發了。
今年,伊文憑借國外學歷最終進了一家跟房地產無關的外資企業,工作多年的他,最後也僅能平薪跳槽。
尋找新高地
「最近好多人都去了互聯網大廠,我們公司一名區域人力總上個月去了阿里巴巴,幾個人力管培生也跟著去了。」某千億房企中層員工張威告訴第一財經。
雖然現在互聯網行業風波不斷,阿里、騰訊、位元組等大廠深陷輿論質疑,但在地產人眼裡,互聯網平台大、仍在上升期,相比地產行業有更多可能性。
「互聯網大廠對地產人來說很難進的,人力、財務崗最容易切換賽道,因為很多東西都相通;像地產的核心崗位,土地投資、營銷等等,離開了地產圈就沒什麼用了,互聯網雖然也做營銷,但理念完全不一樣。」上述房企員工稱。
即使進了互聯網大廠,地產人也需要低頭誠懇學習,適應全新的環境。
一名華東房企員工稱,身邊有朋友花了很大代價跳槽去阿里,比如全家從上海搬到杭州,年薪也降了,還得從頭開始熟悉。
「互聯網黑話、用戶思維、扁平化管理,這些都跟地產差別很大,互聯網也內卷,我朋友覺得離開地產以後反而遭受了『毒打』。」
除了雄心勃勃進軍互聯網大廠的,還有另一撥地產人希望通過跳槽能夠「躺平」。
地產行業雖然開得了高薪,但是疲累、動盪,工程節點、營銷節點壓得人喘不過氣,任務沒完成很可能整個團隊都被老闆幹掉。同時,近兩年樓市調控越來越嚴厲,地產行業在政策裹挾下走得異常艱難。
因此,一些受夠了節點焦慮、政策打壓、行業動盪的地產人,希望找一份央企或國企的工作,雖然錢少但是穩定。
「降薪跳槽是肯定的,我這個層級一般地產公司能開到60萬-80萬年薪,但國企最多也就三四十萬。」一名在房企資管崗做了近9年的中層人員告訴第一財經,她之所以選擇跳槽國企,主要是認為地產行業過於動盪,她也希望未來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
浮華漸退
房地產行業泡沫被吹得無比膨脹之時,誕生了一個附屬品——巨大的人才泡沫。
「上億年終獎」「87年千億房企總裁」「200萬挖不到一個副總裁」「承諾高層收入過億」……這些都是過去五年間發生在地產行業的職場暴富神話。
2017年,突然有很多民營房企喊出千億目標、三千億目標,它們高速擴張,在全國各地廣建新區域,創造出一大批「80後」區域總。還有很多地方房企把總部搬到上海,到處挖總裁、副總裁和財務總,這批人的身價也水漲船高。
坐在中國院子一天面試二十幾個高管的泰禾黃其森曾經反思說:「千億房企更多是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的產物),我們趕上了好紅利,不是個人多有本事。房地產有泡沫,最大的泡沫就是在人才,這個東西都是時勢造英雄。」
好景不長,隨著近三年地產行業下行,地產圈不僅出現了總裁、區域總過剩現象,各家房企也紛紛開啟裁員,「有先見的人」則主動逃離地產圈。
從財務報告數據看,近三年頭部房企的員工人數都從超過13萬的高峰大幅下降。
萬科截至今年6月30日在冊員工數量為10.58萬人,相比去年同期的13.35萬人減少了20.7%。
深陷危機的恆大今年中期報告尚未披露,根據去年年報,截至2020年12月31日,恆大有員工12.33萬人,相比2020年年中的13.16萬人,減少了約8300人,半年人員降幅達到6.3%。
富力集團的正式員工數量一年時間下降了37.6%,2019年年末其正式員工有6.23萬人,到了2020年尾僅剩下3.89萬人。富力在年報中解釋稱,員工人數減少是出售物業管理公司導致的。此外,債務暴雷的泰禾集團,去年員工數量只剩下6000多人,同比減少31.5%;祥生控股去年人員減少23%;合景泰富則降了47%。
不僅人員大減,地產行業的薪酬也越走越低。
根據克而瑞研究中心統計,80家典型上市房企薪酬總量增速已經連續三年收窄,2020年人均薪酬首次出現下降,50分位值為18.3萬元/年,高管薪酬同比下降5%。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從2010年到2019年,非私營單位中,房地產薪酬排名從第12名降至第14名;私營單位中,房地產薪酬排名從第5名降至第6名。
不過總體來說,房地產仍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根據克而瑞統計,2020年46城房地產業(不含銷售中介、物業)平均薪資達到1.4萬元/月-1.5萬元/月,相比46城社會平均工資,高出1.7倍。
因此和其他行業相比,房地產行業的薪酬妥妥地處在高位,具有較高競爭力。在關鍵崗位上,房地產、金融、互聯網同屬三大高薪行業的格局仍然暫未改變。
房地產行業現離職潮2
去年深圳二手房市場異常火爆,房產中介門店數量也增長迅猛。今年的行情急劇轉下,中介門店關門歇業,中介離職等現象頻現,甚至還爆出店東「捲款跑路」的消息。
中介「捲款跑路」?回應:加盟店店東私自挪用傭金
(微博截圖)
近日,網路上有消息指出,位於深圳龍華區壹城中心的德佑門店,拖欠員工工資8萬多元,店東更被指「卷錢跑路」。對此,記者立即向貝殼平台以及德佑進行求證,德佑回復的說明表示,公司正全力協助經紀人追佣,並成立專項小組進行深入了解,情況如下:
1.8月2日,公司接到經紀人汪某舉報:「加盟店壹城中心A店店東李某欠薪拒發」,品牌方立即成立專項溝通小組。當前已累計溝通關聯經紀人13次、面談4次;溝通涉事店東7次、面談1次;撮合店東和經紀人雙方面談1次。
2.經查實,店東李某承認私自挪用經紀人何某、汪某、古某3人傭金共計177013.57元。其中,店東李某對經紀人何某及汪某簽署2張欠條,合計121408.84元,對古某進行傭金兌付口頭承諾。
3.針對店東李某表示目前無法償還的情況,目前經紀人何某及汪某已向龍華區勞動仲裁委申請對深圳易城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涉事門店主體)發起勞動仲裁,品牌方後續將全力配合佐證以及推進協商解決。同時為保障該門店後續在途單傭金發放安全,品牌方已全面凍結店東李某的線上系統資金賬戶。待一切商定之後,再協商進行分佣發放。
除了拖欠員工傭金引發市場關注外,更有市場人士擔憂,客戶定金是否安全。對此,記者也向公司方面進行求證,對方回復稱此次事件當中,涉事門店沒有收取客戶的定金。
此次事件雖為個例,但也值得市場重視。有分析人士表示,以往出現樓市調控,二手房市場的成交量就會下降甚是斷崖式下降,以交易量為生的房產中介就會出現關店潮。與此同時,對於房地產中介企業來說,如果不做加盟只做直營,就會成為一個重資產的方式,因為有店面租金和人員成本,而加盟就成了輕資產,這是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趨勢。只是,當市場差的時候,加盟模式的風險也很容易顯現,特別是管理上的風險。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對於中介機構的門店關閉,出現了一些老問題和新問題。從老問題來看,實際上中介機構需要關注行情的變動。從新問題來看,很多中介其實也屬於加盟商,屬於一些房地產平台下面的企業。如果此類企業自身問題不解決好,那麼也可能會把風險傳到平台上,甚至引起系統性風險。就近期市場看,平台本身如何關注旗下企業的經營壓力,如何進行自救,尤其是從加盟的角度去指導此類加盟商的'應對策略,這是關鍵的地方。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分析師陳霄認為,加盟模式的管控難度較大,風險也較高。首先是財務風險,加盟商的收入和支出明細監管存在較大困難;策略調整,由於市場行情低迷,及時調整銷售策略至關重要,加盟商能否及時跟進新的營銷策略提高銷售收入;人才資源的風險,房地產行業內人才逐漸專業化、規范化,競爭也較為激烈,加盟商公司內人才的穩定性和專業性能否跟得上市場環境變化。
深圳二手房市場降溫 中介關店潮湧現
在深圳二手房市場持續低迷的背景下,房產中介行業的「關店潮」和「離職潮」規模也越來越大。日前,深圳市房地產中介協會做了一次大規模行業摸底調研。7月27日深房中協發文表示,摸底調研共收回798家機構合計4161間門店的情況,問卷調查覆蓋率達到全市門店(已備案)總量的近60%。其中,有104間門店已關閉且已辦理工商注銷,占據總調查樣本的2.5%;有220間門店已暫時停業,但未辦理工商注銷,占據總調查樣本的5.3%。
深圳市房地產中介協會根據深圳市住建局房地產信息平台預錄網簽合同數據分析得出的數據顯示,8月2日至8月8日當周,深圳二手房網簽量僅為556套(含自助網簽),首次跌穿600套關口。在羅湖水貝從事房地產中介近10年的吳經理對記者表示,就在上個月,他選擇關閉了自己加盟的一家中介門店。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間小型中介門店每月成本五到六萬元,其中租金成本就佔到整個支出的60%至70%左右。按此計算,一家中介門店每月至少要成交2到3套房才能保本。在當前的成交下,中介門店的生存壓力非常大。
不過,美聯物業全國研究中心總監何倩茹認為,目前整個房地產市場交易量在萎縮,二手市場尤其嚴重,整個行業發展的規則是汰弱留強,所以對於行業來講,也存在好的一面。深圳市房地產中介協會秘書長張媛表示,相比中介關店離職,行業更應該關注的是如何找到可持續發展方式。張媛表示,中介行業需要關注的不是關停了多少,而是應該思考,伴隨外部大環境的不斷進化,如何在未來找到可持續發展方式。否則,門店跟著市場隨波逐流,市場跌落就關,市場復甦又進入,還是短線思維。
『伍』 深圳商品房預售資金可能會由銀行監管改為政府監管,這釋放出了什麼信號
這釋放出了房地產市場會更規范化的信號,未來購房者權益將能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其實在現實生活當中,購房者在意的是自己是否能按時交房,是否能擁有一個足夠好的家,對於預售資金監管模式並沒有太多了解。但由行政監管商品房預售基金確實能更有力保障購房者權益,讓購房者可以放心買房,靜等安家。
『陸』 深圳房產最新政策
據悉,截至2022年10月末,深圳房地產開發貸款大幅增長,開發貸余額7,368.71億元,同比增長24.76%。住房租賃貸款大幅增長,截至2022年10月末,深圳住房租賃貸款余額487億元,同比上升86.1%,其中保障性租賃住房貸款余額為74億元,同比上升223.6%。
在深金融機構要強化責任擔當,主動作為,加大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發展工作力度,落實落細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一攬子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大銀企對接力度,積極發放保交樓貸款,做好優質民營房企發債融資服務,繼續加大房地產信貸投放,做好貸款合理展期,加大住房租賃金融支持力度,為房企提供多元化融資服務,多措並舉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會議要求,有關部門要快速梳理銀企兩張問題清單,著力解決堵點難點問題,強化政銀企對接,積極發揮「幾家抬」合力,加快推動政策落地見效,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房地產抵押,是指抵押人以其合法的房地產以不轉移佔有的方式向抵押權人提供債務履行擔保的行為。
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抵押權人有權依法以抵押的房地產拍賣所得的價款優先受償。房地產抵押,應當憑土地使用權證書、房屋所有權證書辦理。
設定房地產抵押權的土地使用權是以劃撥方式取得的,依法拍賣該房地產後,應當從拍賣所得的價款中繳納相當於應繳納的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款額後,抵押權人方可優先受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四十條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房地產時,應當按照國務院規定,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審批。
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房地產報批時,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決定可以不辦理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的,轉讓方應當按照國務院規定將轉讓房地產所獲收益中的土地收益上繳國家或者作其他處理。
第四十一條房地產轉讓,應當簽訂書面轉讓合同,合同中應當載明土地使用權取得的方式。
第四十二條房地產轉讓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載明的權利、義務隨之轉移。
第四十三條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房地產後,其土地使用權的使用年限為原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使用年限減去原土地使用者已經使用年限後的剩餘年限。
第四十四條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房地產後,受讓人改變原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土地用途的,必須取得原出讓方和市、縣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同意,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變更協議或者重新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相應調整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第五十二條房地產抵押合同簽訂後,土地上新增的房屋不屬於抵押財產。
需要拍賣該抵押的房地產時,可以依法將土地上新增的房屋與抵押財產一同拍賣,但對拍賣新增房屋所得,抵押權人無權優先受償。
第五十七條房地產中介服務機構包括房地產咨詢機構、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房地產經紀機構等。
第五十八條房地產中介服務機構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設立房地產中介服務機構,應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設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後,方可開業。
第五十九條國家實行房地產價格評估人員資格認證制度。
第五章房地產權屬登記管理
在依法取得的房地產開發用地上建成房屋的,應當憑土地使用權證書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產管理部門申請登記,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產管理部門核實並頒發房屋所有權證書。
房地產轉讓或者變更時,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產管理部門申請房產變更登記,並憑變更後的房屋所有權證書向同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申請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經同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核實,由同級人民政府更換或者更改土地使用權證書。
第六十二條房地產抵押時,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規定的部門辦理抵押登記。
因處分抵押房地產而取得土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的,應當依照本章規定辦理過戶登記。
第六十三條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由一個部門統一負責房產管理和土地管理工作的,可以製作、頒發統一的房地產權證書,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將房屋的所有權和該房屋佔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的確認和變更,分別載入房地產權證書。
第六十四條違反本法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的規定,擅自批准出讓或者擅自出讓土地使用權用於房地產開發的,由上級機關或者所在單位給予有關責任人員行政處分。
第六十五條違反本法第三十條的規定,未取得營業執照擅自從事房地產開發業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房地產開發業務活動,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
第六十七條違反本法第四十條第一款的規定轉讓房地產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責令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
第六十九條違反本法第五十八條的規定,未取得營業執照擅自從事房地產中介服務業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房地產中介服務業務活動,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
第七十條沒有法律、法規的依據,向房地產開發企業收費的,上級機關應當責令退回所收取的錢款;情節嚴重的,由上級機關或者所在單位給予直接責任人員行政處分。
第七十二條在城市規劃區外的國有土地范圍內取得房地產開發用地的土地使用權,從事房地產開發、交易活動以及實施房地產管理,參照本法執行。
『柒』 如何看待深圳樓市再現豪宅日光碟,當地房地產業未來走勢如何
其實當前市場並沒有回暖,之所以購房者能夠從容選擇,與開發商搶灘「金九銀十」批量備案獲得
預售有很大關系。據了解截至已經有14個新房項目獲得預售證,其中不乏受追捧的前海等
熱點地段樓盤,而份全月獲批的預售證是9張,其中有5張是在下半月獲得,按照銷售方案公
布,大部分認籌可能也會排期至9月。
中原地產華南區總裁兼深圳中原總經理鄭叔倫也持類似觀點,其表示,當前二手市場成交、帶看都
還處於低谷,新房由於近期大量推盤,成交來訪有明顯提升。
未來一段時間,二手將繼續維持在低
位徘徊。主要影響因素包括:政策預期減弱;經濟不景氣,客戶購房換房更為謹慎信心不足,全
國大多數城市政策放寬後依然不見明顯反彈,甚至繼續調整,大家對樓市上漲信心下滑。深圳豪宅也賣不動了。
據悉,招商璽家園的備案區間價為10萬-16.2萬元/平方米,均價約為11.2萬元/平方米,與周邊二手
房的價差高達每平米10萬元以上,按最小戶型125平方米計算,購房者買到即賺上千萬。
正因存在如此高的價差,該項目被稱為「深圳今年最值得打新的樓盤。
四、雖然現在全國各地房地產市場一片哀嚎,但是一線城市的好樓盤不愁賣,這是不爭的事實。包括樓市也是如此,冰火兩重天,好的搶,不好的降。
一個樓盤為什麼會搶稀缺性、具有投資價值倒掛、配套完善學商醫自、居住舒適度。
特別是深圳,包括前段時間的日光碟不也是新盤和二手房有倒掛空間嗎?在我們指點江山說大經濟環境之前,得先說個直接原因,一二手房倒掛,周邊都20萬左右了,空間
在那裡擺著呢。
在很多人眼裡,這約等於送錢,當然要搶。
除了深圳這種城市是真的有些人能拿出這么錢以外,很多金融體系也能給這種投資融資、配資,上
杠桿。
前幾天遇到一個客戶還說呢,最近銀行追著給放貸款,但是放眼望去現在哪裡有什麼需要投資的地
方,還是換成房子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