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深圳資訊 » 深圳特區政策有什麼優勢
擴展閱讀
廈門哪裡有GM眼鏡賣 2025-09-16 01:34:30

深圳特區政策有什麼優勢

發布時間: 2023-05-19 05:51:54

A. 深圳建立經濟特區後。有什麼發展優勢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後,政策上給了優惠。比如企業經營自主權,稅收,土地使用,外匯管理,產品銷售、出入境管理等。通過來料加工,補償貿易,合資經營,合作經營,獨資經營和租賃的形式,吸引了大量外資,加速了經濟特區的迅猛發展。
深圳交通便利,毗鄰香港。建成經濟特區後,資本的流動更大,更頻繁,促進了深圳的經濟發展。

B. 深圳有什麼優勢

政策優勢,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優勢,深圳作為特區,享受很多優惠政策,比如企業在前海注冊可以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小微企業月營業額不足9萬元直接減免稅收等,這些優惠政策是很多內陸城市沒法比的。目前深圳對於一些高精尖企業的落戶給予了很大力度的補助,獎勵與補助類別包括:直接現金補貼、落戶獎、貢獻獎、租用辦公用房補貼、購置辦公用房補貼等。

C. 經濟特區有什麼好處

問題一:建設經濟特區有什麼好處?? 建立經濟特區的重大意義在於: 1.可以利用外資引進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產品競爭力; 2.可以利用外商銷售渠道,適應國際市場需要和慣例,從而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收入; 3.有利於引進先進技術,了解世界經濟信息; 4.有利於學習現代經營管理經驗,培訓管理人才; 5.可以擴大我們走向世界的通道,開辟世界了解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窗口。

問題二:我國設立的五個經濟特區目的和作用分別是什麼? 1、目的:
是為了引進境外資金、先進科學技術和企業管理經驗,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發展社會主義經濟。

2、步驟:

第一步開始:1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後增設海南經濟特區)。

第二步:開放廣州、上海等14個沿海開放城市。

第三步,建立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廈漳泉三角區、環渤海地區等沿海經濟開放區(後增設上海浦東開發區)。

第四步:內地。

3、成效:

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問題三:經濟特區的實際意義 建立經濟特區的重大意義在於:1.可以利用外資引進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產品競爭力;2.可以利用外商銷售渠道,適應國際市場需要和慣例,從而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收入;3.有利於引進先進技術,了解世界經濟信息;4.有利於學習現代經營管理經驗,培訓管理人才;5.可以擴大我們走向世界的通道,開辟世界了解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窗口。 經濟特區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1986年, *** 同志指出:「開始的時候李含廣東提出搞特區,我同意了他們的意見,我說名字叫經濟特區,搞政治特區就不好了。」1989年,他指出:「八十年代初建立經濟特區時,我與廣東同志談,要兩手抓,一手要抓改革開放,一手要抓嚴厲打擊經濟犯罪,包括抓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兩點論。」1992年,他又指出:「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打擊各種犯罪活動。這兩只手都要硬」;「廣帶擾遲東二十年趕上亞洲『四小龍』,不僅經濟要上去,社會秩序、社會風氣也要搞好,兩個文明建設都要超過他們,這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他還告誡說:「在整個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必須始終注意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在 *** 同志看來,經濟特區主要是在經濟方面不同於其他地區,在區內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經濟管理體制和靈活的經濟措施。在政治上,經濟特區同其他地區一樣,都是在中國 *** 領導之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不存在特有的社會性質。經濟特區姓「社」不姓「資」。1985年, *** 同志說:有人說中國的開放政策會導致資本主義。「我們的回答是,我們的開放政策不會導致資本主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會有一部分資本主義的東西進入。但是,社會主義的力量更大,而且會取得更大的發展。」1992年,他指出:「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說來說去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蠢李路。要害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對辦特區,從一開始就有不同意見,擔心是不是搞資本主義。深圳的建設成就,明確回答了那些有這樣那樣擔心的人。特區姓『社』不姓『資』。」他認為,改革開放是否成功,「判斷的標准,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經濟特區是體制改革的試驗場。1985年, *** 同志指出:深圳是個試驗,經濟特區還是一個試驗,「我們的整個開放政策也是一個試驗,從世界的角度來講,也是一個大試驗。」1992年,他要求經濟特區「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在 *** 同志眼裡,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辦經濟特區就是要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殺出一條血路來」。這不僅在社會主義發展史上是一大創舉,而且在世界經濟性特區發展史上也是一個新的貢獻。經濟特區是對外開放的窗口和基地。1984年, *** 同志說:「特區是個窗口,是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政策的窗口。從特區可以引進技術,獲得知識,學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識。特區成為開放的基地,不僅在經濟方面、培養人才方面使我們得到好處,而且會擴大我國的對外影響。」這是他對經濟特區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精闢概括,深刻揭示了創辦經濟特區的目的和意義。經濟特區建設不是收而是放。1984年, *** 同志指出:「我們建立經濟特區,實行開放政策,有個指導思想要明確,就是不是收,而是放。」1985年,他指出:「外國有的評論家說,中國的現行政策是不可逆轉的。我認為這個看法是正確的。」1989年,他又說:「我過去說過要再造幾個『香港』,就是說我們要開放,不能收,要比過去更開放,不開放就發展不起來......>>

問題四:深圳被設為經濟特區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其最主要建立我國利用境外資本、信息、技術及先進管理經驗的窗口。
深圳地處珠江三角洲前沿,是連接香港和中國內地的紐帶和橋梁,是華南沿海重要的交通樞紐,在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服務、外貿出口、海洋運輸、創意文化等多方面佔有重要地位。深圳在中國的制度創新、擴大開放等方面承擔著試驗和示範的重要使命。

深圳是中國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試驗場」,率先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史上的奇跡,是中國改革開放近30年輝煌成就的精彩縮影。

深圳經濟特區的建立和發展發揮了對內地示範、輻射作用,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為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做出了重要貢獻。經濟特區不僅為全國經濟體制改革探索了道路、提供了經驗,輸出技術、資金、人才和管理經驗,成為內地許多省份走向國際經濟舞台的「橋頭堡」,也成為國際資本、技術、信息走向內地的橋梁,直接帶動了內地經濟的發展。

1980年5月, *** 中央和國務院正式將深圳定位為經濟特區,同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了《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成立,地域包括今羅湖、福田、南山、鹽田四個區。深圳特區位於廣東省的南部沿海,東起大鵬灣邊的梅沙,西至深圳灣畔的蛇口工業區,總面積327.5平方公里,地域包括今羅湖、福田、南山、鹽田、龍崗、寶安、光明新區,坪山新區,龍華新區,大鵬新區,2011年延伸至深汕特別合作區。

問題五:中國的經濟特區深圳給中國帶來什麼好處 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實踐,充分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自誕生之日起,經濟特區就肩負著為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先行探路的特殊使命。30年來,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無論自身發展遇到多大困難,經濟特區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嚴峻挑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成就,為全國其它地區的改革發展提供了鮮活範本,向世人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勃勃生機。 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實踐,充分證明了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30年來,從單項改革突破到綜合配套推進,從經濟領域改革到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領域改革,率先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從勇敢開啟對外開放的「窗口」,率先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到大膽「走出去」利用全球市場和全球資源,改革開放一次次為經濟特區的發展注入了不竭動力。經濟特區30年的歷史性巨變,靠的是改革開放;中國現代化航船的破浪前行,仍然離不開改革開放。 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實踐,充分證明了發展才是硬道理,科學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的根本途徑。30年來,經濟特區始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深圳GDP年均增速達25.8%,從昔日的邊陲小縣崛起為現代化大城市,成為經濟特區的最大說服力所在,也成為中國發展道路和成就的精彩縮影。30年來,從引進外資企業,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再到走自主創新之路;從追求速度的跨越式發展到追求經濟、社會與生態綜合效益的科學發展,一次次發展理念的革新和發展方式的變革,都推動著經濟特區加快發展、率先發展、協調發展,展現著科學發展的光明前景。

問題六:設立經濟特區的作用是什麼(要標准答案) 經濟特區的目的和作用可以概括為:(1)擴大本國的對外貿易;(2)引進更多的國外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3)增加就業機會,擴大社會就業;(4)加快特定地區經濟發展與經濟開發的速度,形成新的產業結構和社會經濟結構,對全國(地區)經濟發展形成吸納和輻射作用(5)獲得更多的土地出售、出讓和出租收益。

問題七:建設經濟特區有什麼好處 建設經濟特區的好處:
1、可以利用外資引進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產品競爭力;

2、可以利用外商銷售渠道,適應國際市場需要和慣例,從而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收入;

3、有利於引進先進技術,了解世界經濟信息;

4、有利於學習現代經營管理經驗,培訓管理人才;

5、可以擴大我們走向世界的通道,開辟世界了解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窗口。

D. 經濟特區有什麼優勢

法律分析:1.從特徵上講,經濟特區是我國採取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吸引外部資金、特別是外國資金進行開發建設的特殊經濟區域;從功能上講,敗轎經濟特區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窗口、排頭兵和試驗場。這既是對經濟特區特殊政策、特殊體制、特殊發展道路的概括和總結,也是對經濟特區承擔的歷史使命和實際作用的概括和總結。2.經濟特區的目的和作用可以概括為:(1)擴大本國的對外貿易;(2)引進更多的國外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3)增加就業機會,擴大社會就業;(4)加快特定地區經濟發展與經濟開發的速度,形成新的產業結構和社會經濟結構,對全國(地區)經濟發展形成吸納和輻射作用(5)獲得更多的土地出售、出讓和出租收益。3.中外經濟特區都具有下列特點: 經濟特區在國內劃出一定地區,一般選擇在港口附近、交通方便的地方,有利於貨物流轉,節省費用,降低成本; 在對外經濟活動中推行開放政策,並採用減免關稅辦法,吸引外資; 為外商創造方便安全的投資環境(見國際投資法),訂立優惠條例和保障制度; 產品以外銷為主; 集中管理,特區行政管理機構有權制定因地因時制宜的特區管理條例; 區內企業享有相當的自主權。

法律依據:《廣察叢肆東省經濟特區條例》

第一條 為發展對外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特區鼓勵外國公民、華僑、港澳同胞及其公司、企業(以下簡稱客商),投資設廠或者與我方合資設廠,興辦企業和其他事業,並依法保護其資產、應得利潤和其他合法權益。

第十二條 特區的土地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有。客商用地,按實際需要提供,其鄭燃使用年限、使用費數額和繳納辦法,根據不同行業和用途,給予優惠,具體辦法另行規定。

第十三條 特區企業進口生產所必需的機器設備、零配件、原材料、運輸工具和其他生產資料,免徵進口稅;對必需的生活用品、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分別征稅或者減免進口稅。上述物品進口和特區產品出口時,均應向海關辦理申報手續。

第十四條 特區企業所得稅稅率為百分之十五。對在本條例公布後兩年內投資興辦的企業,或者投資額達五百萬美元以上的企業,或者技術性較高、資金周轉期較長的企業,給予特別優惠待遇。

第二十三條 廣東省經濟特區管理委員會行使以下職權:1.制訂特區發展計劃並組織實施;2.審核、批准客商在特區的投資項目;3.辦理特區工商登記和土地核配;4.協調設在特區內的銀行、保險、稅務、海關、邊檢、郵電等機構的工作關系;5.為特區企業所需的職工提供來源,並保護職工的正當權益;6.舉辦特區教育、文化、衛生和各項公益事業;7.維護特區治安,依法保護特區內人身和財產不受侵犯。

第二十四條 深圳特區由廣東省經濟特區管理委員會直接經營管理;珠海、汕頭特區設立必要的辦事機構。

E. 經濟特區的特殊政策思考這些政策對深圳的發展有什麼作用

主要作用:
1、深圳經濟特區的建立和發展發揮了對內地示範、輻射作用,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為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做出了重要貢獻。
2、經濟特區不僅為全國經濟體制改革探索了道路、提供了經驗,輸出技術、資金、人才和管理經驗,成為內地許多省份走向國際經濟舞台的「橋頭堡」,也成為國際資本、技術、信息走向內地的橋梁,直接帶動了內地經濟的發展。
3、深圳經濟特區的建立擴大了對外貿易,增加了外匯,引進了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設備和經營管理方法 ,擴大了我們走向世界的通道,是開辟世界了解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一個窗口,對於中國的改革開放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
深圳經濟特區,1980年8月正式成立。深圳特區位於廣東省的南部沿海,東起大鵬灣邊的梅沙,西至深圳灣畔的蛇口工業區,總面積327.5平方公里,2010年延伸到全市,2011年延伸至深汕特別合作區。深圳毗鄰香港,交通便利,氣候溫和,風景優美,在利用外資發展經濟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根據中央的指示,深圳特區將建成以發展工業為重點的工、商、農、住宅、旅遊等多種行業的綜合性特區。

F. 特區有什麼優惠政策

問題一:經濟特區都有哪些優惠政策 經濟特區是在國內劃定一定范圍,在對外經濟活動中採取較國內其它地區更加開放和靈活的特殊政策的特定地區。在我國,是中國 *** 允許外國企業或個人以及華僑、港澳同胞進行投資活動並實行特殊政策的地區。在經濟特區內,對國外投資者在企業設備、原材料、元器件的進口和產品出口,公司所得稅稅率和減免,外匯結算和利潤的匯出,土地使用,外商及其家屬隨員的居留和出入境手神襲續等方面提供優惠條件。
中國經濟特區立法是中國在經濟特區[1]實行特殊的改革開放政策的產物,是隨著經濟特區的建立和發展而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其間,中國經濟特區立法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而2000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並於當年7月1日起開始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以下簡稱《立法法》),卻是中國經濟特區立法完成新舊格局轉換的最為重要的里程碑。
在《立法法》頒布和實施之前,我國的經濟特區立法主要表現為授權立法的形式,是基於全國人大或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專門授權而形成的一種特殊的地方立法。1988年4月,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關於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議》,授予海南省人大及其常委會有權制定法規,在海南省經濟特區實施,揭開了中國經濟特區授權立法的序幕。1992年7月和1994年3月以及1996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全國人大又先後作出了《關於授權深圳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深圳市人民 *** 分別制定法規和規章在深圳經濟特區實施的決定》、《關於授權廈門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廈門市人民 *** 分別制定法規和規章在廈門經濟特區實施的決定》以及《關於授權汕頭市和珠海市人大及其常委會、人民 *** 分別制定法規和規章在各自的經濟特區實施的決定》,分別授予深圳、廈門、汕頭和珠海經濟特區授權立法權,至此中國五大經濟特區都擁有了授權立法權。在《立法法》公布實施之前,中國經濟特區立法已走過了十多年的歷程,在這十多年中,中國經濟特區的亮瞎族授權立法都成為經濟特區法制建設中最為活躍的部分,其立法成果為經濟特區的經濟與法制建設的快速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由於國家授權敬弊決定本身存在的缺陷,以及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加之立法監督不力等原因,中國經濟特區立法也存在一些問題,諸如重復立法、越權立法等在一般地方立法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在經濟特區立法中也時有存在。理論界與立法部門也多有探討,並力圖解決這些問題,但由於各種原由,這些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這不能不影響經濟特區經濟和法制的建設,甚至影響到我國法制的統一性和權威性。解決這些問題被提上議事日程.為統一規范立法活動,2000年3月全國人大通過了《立法法》,該法以基本法的形式規定了中國經濟特區立法的新體制,中國經濟特區立法呈現出新的格局授權立法與職權立法兩種不同性質立法的並存。在這種新格局下,經濟特區的授權立法制度和立法主體發生了較為顯著的變化。首先,就經濟特區的授權立法制度來說,根據《立法法》第65該條款的規定[2],經濟特區的授權立法制度發生了三大變化:其一,統一了經濟特區立法權的來源,規定經濟特區授權立法主體的立法權僅來源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其二,減少了授權立法主體,規定享有授權立法權的僅為經濟特區所在地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其三,減少了授權立法的形式,規定授權立法只採取法規的形式,今後不會再有新的專門適用於經濟特區的規章的出台。此外,就經濟特區立法主體來說,根據《立法法》第63條第2款、第4款及第73條第1款的規定,[3]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作為「較大的市」,其人大及其常委會享有地方性法規制定權,其人民 *** 享有規章制定權。這樣,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不僅是授......>>

問題二:經濟特區享有哪些特權? 經濟特區實行的是國家給予的優惠政策,不能稱其為特權,主要有以下幾種1.補貼計劃的名稱 對於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經濟特區的外資企業的優惠所得稅政策 2.通知所涵蓋的時間 1984年至今 3.政策目標和/或補貼的目的 促進地區發展和吸收外資 4.補貼的背景和主管機關 國家稅務總局和地方稅務主管機關 5.給予補貼的法律依據 1991年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企業所得稅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企業所得稅法》 1991年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 6.補貼的形式 適用優惠所得稅稅率,及所得稅免除 7.提供補貼的對象和方式 (1)對於在經濟特區設立的外資企業和在經濟特區從事生產和經營活動的外國企業,應適用15%的優惠所得稅稅率。 (2)對於在經濟特區所在城市的老城區設立的外資生產型企業,應適用24%的優惠所得稅稅率;對於技術密集型項目、外資額在3000萬美元以上、償還期較長的項目、以及國家鼓勵的部門中的項目,如能源、運輸等,所得稅稅率可進一步減至15%。 (3)對於外資額在500萬美元以上、經營期在10年以上的服務部門的企業,第一年應免除所得稅,第二、三年應免除50%,但需向當地稅務主管機關申請並獲批准。基期年份為此類企業第一個盈利年。 8.單位補貼量,或如不可能提供,則為該補貼的總額或年度預算額 適用的優惠所得稅稅率為24%或15% 9.補貼的期限和/或所附任何其他時限 1984年- 10.可據以評估補貼的貿易影響的統計數據

問題三:國家給深圳特區什麼優惠政策? 1、 一般行業
A、 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稅率由30%減按15%徵收;3%地方所得稅免徵。
B、 生產型外商投資企業在依照稅法規定2年免徵、3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期滿後,對認定為產品出口的企業的年出口產品產值達到當年企業產品產值70%以上的,減按10%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對認定為先進技術型企業,在依照稅法規定免徵、減征企業所得稅期滿後,延長3年減按10%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C、 經認定的出口型企業,減半繳納其工業用地土地使用費;經認定的先進技術型企業,減半繳納土地使用費5年。
D、 從事服務性行業的外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超過500萬美元,經營期10年以上的,從開始獲利的年度起,第一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二年和第三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E、 深圳經濟特區內的外商投資企業,在特區內生產並銷售的產品,免徵工業環節的增值稅。《關於加強深圳經濟特區地產地銷稅收管理問題的意見》(1997年)
2、 集成電路產業
A、 集成電路製造企業自認定之日起至2010年底以前,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銷售其自行生產的集成電路產品,按17%的法定稅率增收增值稅後,對其增值稅實際稅負超過6%的部分實行即征即退政策。所退稅款由企業用於研究開發集成電路產品和擴大再生產,不作為企業所得稅應稅收入,不予徵收企業所得稅。
B、 集成電路製造企業的生產性設備,內資企業經主管稅務機關核准;合資或外商獨資企業,報經國家稅務總局批准,其折舊年限可以適當縮短,最短可為三年。
C、 深圳市設立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比照從事港口、碼頭等能源、交通建設企業的稅收優惠,即經營期在15年以上,經企業申請、稅務機關批准,從開始獲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六年至第十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D、 集成電路製造企業可按當年銷售凈額的15%提取研發費用。所提取的研發費用當年未使用完的,余額可結轉下一年度,實行差額補提。當年企業的開發投入超過提取金額的,可據實列支。
E、 集成電路製造企業進口自用生產性原材料、消耗品,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F、 集成電路製造企業引進集成電路技術和成套生產設備,單項進口的集成電路專用設備與儀器,除國務院國發[1997]37號文件規定的《外商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和《國內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所列商品外,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G、 投資額超過80億元人民幣或集成電路線寬小於0.25um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 按鼓勵外商對能源、交通投資的稅收優惠政策執行;進口自用生產性原材料、消耗品,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H、 對經認定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引進集成電路技術和成套生產設備,單項進口的集成電路專用設備與儀器,除國務院國發〔1997〕37號文件規定的《外商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和《國內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所列商品外,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I、 規劃建設首期面積3至5平方公里的深圳市集成電路產業園區。經認定進入產業園區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免收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市政配套費和土地開發費。
J、 集成電路製造企業引進的國內外高級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在深圳市購買商品住宅的,其購買一套商品住宅的房款可以抵扣其申報個人所得稅的應稅所得額,可採取先征後補的辦法。
K、 集成電路製造企業所需的國內外高級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及其家屬落戶深圳,不受進入深圳戶口指標限制,免交城市增容費。
L、 集成電路設計企業視同軟體企業,......>>

問題四:什麼是經濟特區 從特徵上講,經濟特區是我國採取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吸引外部資金、特別是外國資金進行開發建設的特殊經濟區域;從功能上講,經濟特區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窗口、排頭兵和試驗場。這既是對經濟特區特殊政策、特殊體制、特殊發展道路的概括和總結,也是對經濟特區承擔的歷史使命和實際作用的概括和總結。
國家的經濟特區有: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
實際上現在各個省、各個市都還有自己的開發區之類的實行特殊經濟政策的區域,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經濟特區,只不過沒有正式的國家級名義而已。

問題五:經濟特區的特殊政策是什麼 經濟特區是對外開放的窗口和基地。1984年, *** 同志說:「特區是個窗口,是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政策的窗口。從特區可以引進技術,獲得知識,學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識。特區成為開放的基地,不僅在經濟方面、培養人才方面使我們得到好處,而且會擴大我國的對外影響。」這是他對經濟特區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精闢概括,深刻揭示了創辦經濟特區的目的和意義。

問題六:中國有多少特區 1980年,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設立經濟特區。
1980年10月,國務院批准在湖裡2.5平方公里范圍內設立廈門經濟特區,湖裡成為廈門經濟特區的發祥地。1981年10月15日,隨著破土動工的一聲炮響,廈門經濟特區在湖裡拉開了建設的序幕。1985年,國務院批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洲為沿海經濟開放區。中央1985年85號文件說,「廈門特區擴大到全島,實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是為了發展東南經濟,加強對台工作,和平統一祖國大業作出的重要部署。」
1988年,海南省被批准為經濟特區。
1990年,中央決定開放開發浦東。1992年,又進一步擴大到沿江岳陽等五個城市。確定了上海、天津、北海、湛江、廣州、福州、寧波、南通、連雲港、青島、威海、煙台、大連、秦皇島等14個城市為沿海開放城市開辟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地區、遼東半島、山東半島、環渤海地區等沿海經濟開放區。
中國的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和沿海經濟開放區大都位於沿海地區。
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和沿海經濟開放區實行特殊的優惠政策,作為對外開放的窗口,吸引外資,發展外向型經濟,推動中國沿海地區和內陸地區的發展。

問題七:中國有哪些經濟特區 改革開放以來,為了加快經濟發展,我國先後設立了: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和海南5個經濟特區; 確定了上海、天津、北海、湛江、廣州、福州、寧波、南通、連雲港、青島、威海、煙台、大連、秦皇島等14個城市為沿海開放城市;為了便於記憶――大、秦(晴)、天, 青、煙、通、雲, 上、寧、溫、福(浮), 廣、湛(展)、北 開辟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地區、遼東半島、山東半島、環渤海地區等沿海經濟開放區。 中國的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和沿海經濟開放區大都位於沿海地區。 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和沿海經濟開放區實行特殊的優惠政策,作為對外開放的窗口,吸引外資,發展外向型經濟,推動中國沿海地區和內陸地區的發展。

問題八:特區是什麼意思? 一、特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種縣級行政區,即貴州省的六枝特區。
二、特區,即經濟特區的簡稱。中央 *** 賦予經濟特區引進項目審批權、人員因公出國出港審批權、外貿出口 權、外匯管理權及許多其它經濟管理許可權,並且在包括稅收、外匯管理、銀行信貸、勞動用工以及人員出入境等方面給予了很多的優惠政策。現在,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已經到了從局部試驗性的階段向普遍改革推進的時代。搞活市場經濟、對外開放、與國際市場接軌,已經成為全中國的要求。經濟特區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這個稱呼正在一次次特與不特、特的新含意的討論中逐漸淡化。

問題九:中國有幾大特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先後設立了: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和海南5個經濟特區;
確定了上海、天津、北海、湛江、廣州、福州、寧波、南通、連雲港、青島、威海、煙台、大連、秦皇島等14個城市為沿海開放城市;
開辟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地區、遼東半島、山東半島、環渤海地區等沿海經濟開放區。
中國的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和沿海經濟開放區大都位於沿海地區。 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和沿海經濟開放區實行特殊的優惠政策,作為對外開放的窗口,吸引外資,發展外向型經濟,推動中國沿海地區和內陸地區的發展。

問題十:經濟特區最簡單來說有哪些基本優惠政策,要通俗點,擴大到全市有什麼區別,沒擴大到全市之前沒在指定范圍 其實說實在話,擴大經濟特區不就是為了省 *** 能多發一點錢下來補助,但是呢,最後的錢都用於什麼,這就說不定了;會不會把錢用於發展非市區的其他幾個區都還沒有定數,別說有什麼其他優惠政策了。
汕頭市區是搞得挺漂亮的這幾年,但是整個大汕頭市的經濟呢,又怎麼樣呢,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有人來投資來發展才行啊,有優惠,都不是優惠咱們老百姓啦。
絕無復制,純屬真言

G. 深圳有什麼特色哪些方面有優勢

深圳,又稱為「鵬城」,位於珠江三角洲東岸,與香港一水之隔。是中國最早的經濟特區和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創造過「深圳速度」,中國政府將其視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及展示改革開放成果的窗口。深圳是中國的移民城市,外來人口增長快、比例高,語言、文化復雜、多樣,治安、社會問題也非常突出。該市的文化、體育等硬體設施水平可與北京、上海、廣州看齊,在中國大陸屬先進,2011年8月還舉辦了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
深圳市位於祖國的南疆,廣東省南部,毗鄰香港。東臨大亞灣與惠州市相連,西至珠江口伶仃洋與中山市、珠海市相望,南至深圳河與香港毗鄰,北與東莞市、惠州市接壤。全市總面積1952.84平方公里。深圳經濟特區是深圳市的一部分,位於東經113°52'~114°21',北緯22°27'~22°39'。深圳經濟特區東起大鵬灣背仔角,西至珠江口的安樂村,南臨深圳河,北靠梧桐山、羊台山山脈,面積為327.5平方公里,東西長49公里,南北寬平均7公里,呈狹長形。
美食
(1)沙井鮮蚝
沙井蚝是深圳最著名特產。產於珠江口鹹淡水交匯之地,個體肥壯,色澤乳白,肉質嫩美,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含碘量是牛奶和蛋黃的200倍。
(2)西鄉基圍蝦
珠江入海口東側是寶安區西鄉,生產基圍蝦形較小,狀如中指,全身透明略帶麻點,蝦皮特薄,肉質非常細嫩,味道鮮美可口,其蛋白質含量與沙井蚝相媲美。
(3)福永烏頭魚
產於西部合瀾海域鹹淡水交匯處,重不過半斤,全身只有一條脊骨,肉多,味鮮美。煮、蒸、煲均可,得味四溢,有強身健體、壯陽養陰之功用。
(4)南澳鮑魚
南澳鎮是全國最大規模的陸地養鮑基地之一。鮑魚古稱「石腹」、「石決明」,又稱「九孔螺」。肉質滑爽脆嫩,營養特別豐富,自古被視為「鮑、參、翅、肚」四海味珍品之首。有補血和治眼疾的醫療功用,可滋陰補腎、養顏怡神、調理血壓。
(5)龍崗三黃雞
龍崗鎮的「三黃雞」體形高大健壯,肉厚實細嫩,皮雪白油滑光鮮,骨柔軟可嚼,是滋陰壯陽、補充精力的上等膳食。
(6)松崗臘鴨
寶安區松崗鎮有大規模養鴨歷史。該臘鴨外表金黃油亮,肉鬆疏細嫩,食之香氣四溢,遠銷港澳及東南亞等地。
(7)公明燒鵝
定安區公明鎮的燒鵝,因色、香、味俱佳而名揚天下。外表金黃鮮亮,皮脆嫩可口,肉肥而不膩,香味濃郁撲鼻。
(8)光明乳鴿
以潤、滑、甜、嫩為特點,製作工藝考究,獨家秘方。即宰即用,滋味濃鮮,食後餘味無窮。
(9)順德雙皮奶
福田區南園路(愛華市場旁) 2、廣西螺獅粉 福田區振華路 3、牛王廟小龍蝦 福田區中航苑與天虹商場之間 4、潮州生魚店 南山區區政府對面

H. 深圳經濟特區有哪些區位優勢

經濟開發區所位於的深圳市的前身是原寶安縣。寶安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秦代時屬番禺,晉朝始設寶安,以後其名稱和隸屬關系幾經變動,直到民國時期重稱寶安縣,解放後一直沿用。寶安歷史上有"粵省前哨"之稱,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

鴉片戰爭時期林則徐在這裡布防。孫中山領導的"三洲田庚子起義"就在深圳沙頭角鎮三洲田村發起。抗日戰爭時期,威震南疆的東江縱隊在這里發祥和活動。寶安縣於1949年10月15日解放。1979年3月,改為深圳市。1980年8月,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成立。1981年7月,深圳市升格為副省級。1988年10月,國務院批准深圳市計劃單列。

深圳地理位置優越,是內地唯一與香港接壤的城市,是香港與內地的重要通道。全市總面積1948.69平方公里,其中經濟特區391.71平方公里。深圳東臨大鵬灣,西連珠江口,南與香港接壤,北與東莞、惠州市為鄰。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多為低丘陵地,間以平緩的台地,西部沿海一帶是濱海平原。

(8)深圳特區政策有什麼優勢擴展閱讀

深圳的區劃沿革

1979年3月,國務院撤銷寶安縣設深圳市。

1982年恢復寶安縣建制,受轄於深圳市。

1992年,寶安縣再度被撤銷,分治為深圳市的一個市轄區。至此,深圳市轄寶安、龍崗、南山、福田、羅湖五區,其中羅湖、福田、南山為經濟特區,龍崗、寶安為非特區,並以「二線關」將「特區」與「非特區「分割管轄。

1998年3月,以沙頭角為中心的區域從羅湖區析出,設鹽田區,仍為特區范圍。

2007年5月31日,光明新區成立,管轄公明、光明兩個街道,地處深圳西部。

2009年6月30日,深圳市委市政府為推進以大工業區為中心的東部片區統籌發展,促進深圳市區域協調發展,全面提升城市化水平,將原深圳市大工業區和原龍崗區坪山街道、坑梓街道,整合為坪山新區。

2010年7月1日起,深圳經濟特區范圍延伸到龍崗、寶安。

2011年12月30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寶安和龍崗新增兩個功能新區,分別為「龍華新區」和「大鵬新區」。

2012年1月1日。深圳經濟特區延伸至汕尾市的深汕特別合作區

2016年10月,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深圳市龍華區和坪山區,以龍華、大浪、民治、觀湖、福城、觀瀾等6個街道的行政區域為龍華區行政區域;以坪山、坑梓2個街道的行政區域為坪山區的行政區域。

2018年5月,國務院批復廣東省設立深圳市光明區,光明區人民政府駐光明街道廣場路1號。

I. 國家給深圳特區什麼優惠政策

優惠政策有很多,在此進行列舉:

1、一般行業: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稅率由30%減按15%徵收;3%地方所得稅免徵等。

2、集成路行業:集成電路製造企業自認定之日起至2010年底以前,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銷售其自行生產的凱局集成電路產品,按17%的法定稅率增收增值稅後,對陵纖其增值稅實際稅負超過6%的部分實行即征即退政策。所退稅款由企業用於研究開發集成電路產品和擴大再生產,不作為企業所得稅應稅收入,不予徵收企業所得稅等。

3、軟體產業: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銷售其自行開發的軟體產品,2010年底以前按17%的法定稅率徵收增值稅,對其增值稅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即征即退,由企業用於研究開發軟體產品和擴大再生產,不作為企業所得稅應徵收入,不予徵收企業所得稅。

4、物流行業:被認定為重點物流項目的企業將在土地、用電等方面享受優惠,並在辦理立項、建設尺孫仿等相關手續過程中可使用"綠色通道",實行快速審批。

J. 毗鄰香港的深圳建立經濟特區後,有什麼發展優勢

緊鄰香港,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眾多廉價勞動力;政策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