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深圳資訊 » 深圳藝嘉國際大酒店待遇怎麼樣
擴展閱讀
廈門大學上學是什麼體驗 2025-05-20 06:37:45

深圳藝嘉國際大酒店待遇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3-07-27 23:49:29

1. 深圳IBM GDC 怎麼樣發展空間,待遇如何

[ 關於IBM ]
這幾年IBM一直在全球進行戰略布局調整,南美、東歐、東亞、南亞和東南亞已經逐漸成為了其規劃中的重要地段,比如在菲律賓、新開Command Centre,在印度、中國、南美等地興建全球服務執行中心(IBM Global Delivery Centre),在中國擴建ITD取代原位於歐洲的ITD部門,其中要數在印度的布局最大,India在IBM中的重要程度目前似乎已經超過了中國和日本。

IBM在中國由IBM china控股,目前共有IGSC、ISSC/ICGD、ETC 3個全資子公司。
IBM china: 國際商業機器(中國)有限公司,負責戰略控股、研發、政府公關、銷售等,CDL、CSDL目前在IBM china編制中。
IBM IGSC:
IBM Global Services Company,國際商業機器全球服務(中國)有限公司,以前的IBM全球服務部,2007年1月成為全資子公司,側重於國內的售後和技術支持。
IBM ISSC/ICGD:
IBM Solution & Services Company /IBM China Global Delivery,IBM集成系統解決方案(中國)公司 / 國際商業機器全球服務(中國) 執行中心,有時也稱作IBM Global Delivery China或者IBM Global Delivery Centre (China)。側重於IBM的外包業務及技術維護。
IBM ETC:
IBM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mpany,國際商業機器工程技術(中國)有限公司,目前規模不大。

IBM在1956年進入台灣1957年進入香港,進入大陸是在改革開放後的1985年(和HP同年),最早是在北京的長城喜來登飯店裡,幾經更迭才陸續搬到目前的盈科中心。IBM china創業之初,核心團隊基本都是從台灣和香港抽調人手,目前IBM china的高層基本都是清一色非大陸背景,大陸人目前做的最高的是85年至今的范宇先生(band D),已經成了大陸的旗幟。
在亞洲IBM和香港李氏的盈科數碼關系不一般,大中華區(Greater China Group)總部和IBM HongKong都寄居在PCCW大廈里。IBM亞太區(Asian pacific)總部在2006年也已經從日本東京搬到了上海。

[ 關於在IBM工作的人 ]
掛IBM工牌的不一定是IBM的職工,藍色快車(Blue Express)因為代表IBM服務客戶,也掛著IBM工牌分布在IBM各地的office里;面試時碰到的IBM人事MM也不一定是IBM的,IBM的人事很多都是外包。不掛IBM工牌的自然不是IBMer,比如ISTC長城國際。
在IBM工作的人主要分為regular 、contractor、suplemental三種,其中contractor是合同工,可以理解為外包,不按IBM工資標准,也不享受IBM薪酬福利。suplemental以小時計酬,真正算IBMer的是IBM China、IGSC、ISSC/ICGD、ETC里的regular,這個在BP(Blue Page /IBM的全球通訊錄)上可以查到。

IBM為什麼要搞這么復雜?原因很簡單:控製成本。IBM的產品賣到全國各地,如果每個省市都設立IGSC分公司,需要增加多少成本?如果哪天IT市場不景氣,經濟危機來了,這些新增的人怎麼辦?設contractor、suplemental就能解決這個問題,想裁員的時候,名正言順,市場不景氣的時候,讓藍快去裁多出的人就可以了。

[ 關於band ]

IBM員工按band劃分級別,工資待遇和band直接掛鉤,band從band0到band10,再往上是D、C、B、A、AA、TN,一共是17級。絕大部分基層員工集中在band4~band7。在中國畢業生進來第一年是band90,一年純藍培訓+觀察後定band,一般銷售類由band5、band6起步,技術類看部門,北京的IBM中國實驗室(CDL)、軟體開發中心(CSDL)由於地位較高是從band6起家,IGSC和ISSC/ICGD里的GTS、SO、ITD員工等就沒那麼幸運了,要從band4開始。但有些崗位沒有band6,可以直接從band5升到band7,比如ssr(System Services Representative)。

band在IBM也是控製成本的一種手段,IBM實行的是同band同酬,二線城市和北京上海的band工資標準是一樣的,但二線城市普遍低級別band多些。
藍快員工如果派到IBM工作,會被定為contractor,從band3起步。
以上只針對畢業生,社招進來的定band要看真本事。

band TN、AA應該只會授予IBM董事會的成員,或者各大區的CEO。這個級別的一般叫Assignee-In,比如亞太區(Asian-Pacific)CEO、大中華區(GCG)CEO、IBM Japan CFO等。

[ 關於IBM薪酬福利和待遇 ]
IBM工資(MBS/Monthly Basic Salary)和band級別掛鉤 :

大陸
Band3 3000 ~ 4500 rmb
Band4 4000 ~ 5500 rmb
Band5 5000 ~ 8000 rmb
Band6 6000 ~ 10000 rmb
Band7 8000 ~ 16000 rmb
Band8 >15000 rmb (Band8以上屬於非一線manager這里不羅列)
IBM china和IGSC在以上的基礎上每個月多800rmb補助,一年發14個月MBS,年底考核多發1~2個月不等
ISSC/ICGD和ETC沒有800補助,一年發13個月MBS,年底考核也是多發1~2個月。

房補視地區而定。

香港、台灣和大陸沒有可比性,在香港band4就可以直接拿到差不多17000HKD,在內陸等於band8了。
IBM china、IGSC、ISSC/ICGD、ETC都沒有春節開門紅包,大陸香港都一樣。

IBM工作時間統一是上午9點到下午6點,平時6點後的加班(OT/over time)按兩倍工資計算,節假日三倍,IGSC、ISSC/ICGD、ETC都一樣,ISSC/ICGD里的一些部門由於承擔了國外的項目,需要倒班(shift),會有相應的倒班補助。
Band6及以上加班無加班費。
周一到周四要求商務正裝,周五商務休閑裝,面對客戶的一線抓得嚴,二線技術內勤類似乎比較隨意。一年10天年假,2天自由假,每個月可以休一天的病假,外加聖誕節,全年25天假,其他按國家法定辦。

出差住四、五星協議酒店,補助按出差地貨幣計算,大陸250rmb/day,香港330HKD,台灣1300NTD,美國47dollar,日本8650jpy。每個IBM員工都會發一張AE金卡用於出差,額度1~5w不等。

工作需要的Taxi費用全報,無論是加班、出差還是見客戶。

以上在IBM china、IGSC、ISSC/ICGD、ETC都適用。

IBM ceo 07全年的薪酬據報道是180w工資+500w的獎金,合計680w美金,換算成rmb大概是5000w不到,其他大區的CEO應該不會超過這個標准。

[ 關於IBM的培訓 ]
大中華區員工的培訓一般集中在北京(盈科中心)、上海(現在是張江了)、廣州(中泰廣場)、深圳(黎明大廈)和香港(盈科中心),校招的新員工畢業後統一集中到北京參加純藍培訓,香港的也會飛過來。大陸去大中華區外的出差比較少,一般是派band7以上的去。海外的培訓一般都是香港的同事參加,回來後train大陸。

ISSC/ICGD由於肩負了海外的外包項目,有到IBM 歐洲區(EMEA/Europe & Middle East Area)培訓的機會。

IBM雖然工資不高但培訓很多。你在希爾頓、長城喜來登、香格里拉、凱賓斯基門口看到穿西裝背IBM包的,基本都是IBM的人。

[ 關於IBM升職 ]
大陸升band很慢,一般band4到band5大概2~3年,band5以上需要3~6年才能升1個band,band7到band8是一道坎,band8開始是Manager,上面不走,下面上不去。IGSC由於接納了許多以前的資深員工,目前裡面工作了十年以上的band7有很多。ISSC/ICGD從02年起步,從當時的IBM china和HongKong升了不少band7過來擔任一線manager。自己培養的band8應該還沒有。
藍快(Blue Express)和長城國際(ISTC)由於是IBM的合資企業,裡面有些管理崗位也是請IBM band7、8過去擔任。
香港的升職機會比大陸更少,做了十年還是band5的並不少見。

[ 關於IBM不像IBM ]
許多人都覺得IBM的工資待遇不高,和HP、SUN相比IBM目前在業界的工資待遇也的確偏低,原因不外乎幾點:
1) IBM在大陸人心中的地位太高了,你在街邊問一個掃地的大爺IBM,他也會知道是一家很牛的計算機企業,大家都覺得IBM很牛,所以工資應該很高。但市場競爭太激烈了,沒有哪家企業是不想節約人力成本的,匯豐在廣州的HSBC軟體開發中心,惠普在上海的的HP GDCC、IBM在全球的ISSC/ICGD就是證明。
2) 郭士納主政時期,IBM剛進入中國不久,當時給員工定的薪水和band的確比現在高,但02年彭美盛上台後推行的是和日本企業一脈相承的用人思想(其本人曾擔任日本ISSC主席長達4年,這四年間ISSC成為IBM全球服務核心機構),節約成本勢在必行。這是這幾年ISSC/ICGD在國際上獲得巨大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目前在中國的IBM里02年以前的老員工流動不多、而03~07的員工流動反而增大的原因之一。

應該說目前網上盛傳的IBM薪水普遍低下的情況的確屬實,網上也有ISSC/ICGD、ETC不是IBM的說法,其實無論是ISSC/ICGD、ETC也好,還是將來的IGSC也罷,應該說都是IBM,只是不像大家心中以為的那個IBM而已。

[ 關於IGSC和ISSC/ICGD的前世今生 ]
02年以前IBM在中國只有IBM china一家,02年彭美盛上台後對IBM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在許多勞動力成本低下的國家分別開設IBM全球服務執行中心(Global Delivery Centre/ISSC),並在06年以原全球服務部(Global Services)為基礎成立了IBM全球服務有限公司(IGSC)。完成了IBM控股、IGSC負責服務、ISSC/IGDC負責維護和技術支持、ETC負責工程技術的戰略布局。
在印度,IGSC India(IBM Global Services India Pvt Ltd)規模正在不斷擴大。在中國,IGSC china也逐漸開始向一些較大的二線城市擴張,已經或計劃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沈陽、武漢、杭州、寧波、西安、濟南、天津、合肥、石家莊、太原、福州、南京、杭州、成都、重慶等地掛牌。
ISSC最早成立於日本,原譯為IBM集成系統解決方案有限公司,曾經為上世紀90年代郭士納主導的IBM復興立下了汗馬功勞,當時的ISSC主席(1993~1997)彭美盛在02年也成為了IBM的第八任CEO主政至今。中國的ISSC成立於2002年,目前已經改名為IBM Global Delivery Centre。 GDC這個概念應該是IBM在2004年左右推出的,目前IBM在全球共有24個GDC,其中印度7個,分別位於Bangalore、Pune、Gurgaon、Hyderabad(2005)、Kolkata(2006)、Chenai(2007)、Noida(200;中國4個,分別是深圳(2002)、大連(2005)、上海(2006)、成都(2007);其他俄羅斯、匈牙利、羅馬尼亞、捷克、巴西、阿根廷、菲律賓、越南等具體地點不詳。

[ 關於IBM的校園招聘 ]
學生進入IBM最快捷的方式是實習,IBM IGSC、ISSC/ICGD、ETC每年都會在一些招聘網站上面向大三、大四招納實習生,實習進入IBM比參加校園招聘容易。
傳統的IBM校園招聘以前只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的少數高校如北大、清華、復旦、中大、華南理工,這幾年成立ISSC/ICGD後才把IBM的校園招聘擴大到了成都、武漢、大連等二線城市,IGSC由於成立不久,ETC規模略小,招聘動向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