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廣東廣州深圳」三者是什麼關系
廣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下轄省級行政區,廣州是廣東省的省會,深圳是廣東省所轄城市,深圳市與廣州市都受轄於廣東省。
廣東,簡稱粵,名由嶺南東道、廣南東路演變而來。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廣西、湖南、江西及福建接壤,與海南隔海相望。
廣州地處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緣,瀕臨南海,鄰近香港、澳門,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是粵港澳大灣區、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核心城市以及一帶一路的樞紐城市。
深圳地處廣東南部,珠江口東岸,與香港一水之隔,東臨大亞灣和大鵬灣,西瀕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隔深圳河與香港相連,北部與東莞、惠州接壤。
(1)深圳是哪個州的擴展閱讀:
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10月28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成立;11月6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1979年,原屬惠陽地區的寶安縣改設深圳市,原屬佛山地區的珠海縣改設珠海市,均由省直轄。
廣東省直轄廣州、海口、汕頭、湛江、茂名、佛山、江門、深圳、珠海、韶關等10市,分設韶關、惠陽、梅州、汕頭、佛山、湛江、肇慶等7地區和海南行政區及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共轄14市、92縣、3自治縣。1981年,設立西沙、南沙、中沙群島辦事處,由海南行政區直接領導。
1983年以後,開始實行市管縣、鄉鎮管村的新體制。1988年,中央政府將海南行政區從廣東省劃出,另設海南省;同年,廣東開始取消地區設置,另設18個地級市(後增加到21個地級市),全面實行地級市管縣體制、以及鄉鎮管村體制。
『貳』 深圳是哪個省
深圳是廣東省,地處中國大陸最南部。東鄰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連廣西,南臨南海,珠江口東西兩側分別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島隔瓊州海峽與海南省相望。
深圳全境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大部分為低丘陵地,間以平緩的台地;西部為濱海平原。境內最高山峰為梧桐山,海拔943.7米。
構成各類地貌的基岩岩石以花崗岩最為普遍,砂岩和變質岩也較多,粵西北還有較大片的石灰岩分布,此外局部還有景色奇特的紅色岩系地貌,如著名的丹霞山和金雞嶺等。
丹霞山和粵西的湖光岩先後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沿海數量眾多的優質沙灘以及雷州半島西南岸的珊瑚礁,也是十分重要的地貌旅遊資源。沿海沿河地區多為第四紀沉積層,是構成耕地資源的物質基礎。
(2)深圳是哪個州的擴展閱讀:
廣東境內主要河系為珠江的西江、東江、北江和三角洲水系以及韓江水系,其次為粵東的榕江、練江、螺河和黃崗河以及粵西的漠陽江、鑒江、九洲江和南渡河等獨流入海河流。廣東的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
珠江通航能力僅次於長江,居中國的第二位,居中國江河水系的第二位,長度及流域面積均居中國第四位。
廣東動植物種類繁多。屬於國家Ⅰ級保護植物的有桫欏、銀杉和虎顏花3種,屬於Ⅱ級保護的有白豆杉、水杉、野荔枝和觀光木等24種。
『叄』 深圳名字的由來
深圳市,又稱為「鵬城」,位於中國南方珠江三角洲東岸,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是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經國務院批准於1980年8月26日正式設立。全市土地總面積為1953平方公里,其中,經濟特區面積為395.81平方公里。經過29年的建設和發展,深圳由一個昔日的邊陲小鎮發展成為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新興現代化城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09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對全國294個地級以上城市綜合競爭力2008年度排名顯示,深圳位列第二。
地名由來
「深圳」地名始見史籍於1410年(明永樂八年),於清朝初年建墟。當地的方言客家話俗稱田野間的水溝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澤密布,村落邊有一條深水溝而得名。深圳又稱鵬城。 百越部族(史前——公元前214年) 夏、商年代,深圳是百越部族遠征海洋的一個駐腳點。居殖在深圳沿海沙丘谷地區域的百姓,是百越部族的分支——「南越部族」。他們以捕魚、航海維生,甚少農墾。 秦皇設郡(公元前214——公元331年)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於公元前214年在嶺南設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謫徙50萬人開發。時屬南海郡的深圳,便融入了中原文化。 東晉建縣(公元331——1573年) 深圳市最早的前身為寶安縣。寶安作為縣建制始於公元331年(東晉咸和六年)。朝廷置轄地六縣的東官郡,轄地大概為今天的深圳市、東莞市和香港等范圍。郡治在寶安縣(南頭)。 宋朝時期,深圳是南方海路貿易的重要樞紐,盛產食鹽、香料。至元朝,又以出產珍珠著名。公元1394年(明洪武二十七年),在今深圳境內設立了東莞守御千戶所及大鵬守御千戶所。 有600多年歷史的南頭古城,曾是晚清前深港澳地區的政治中心。 新安古城(公元1573——1841年) 深圳市的前身又曾名為新安縣。公元1573年,中國明朝政府擴建東莞守御千戶基地,建立新安縣,並建縣治於南頭,轄地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區域。經濟以產鹽、茶葉、香料和稻米為主。 縣境分割(公元1842年——1898年) 公元1842年7月至1898年4月期間,中國清政府與英國相繼簽訂《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港島、九龍和新界割讓、租借給英國。至此,原屬新安縣的3076平方公里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公里脫離其管轄,深圳與香港從此劃境分治。 復名寶安(公元1913年——1979年) 公元1913年(民國二年),廣東省新安縣復稱寶安縣,現址仍在南頭。 縣治遷移(公元1938年——1953年) 抗日戰爭時期,南頭淪陷,寶安縣政府臨時遷往東莞縣。1953年,因深圳聯接廣九鐵路,人口聚居較多,工商業興旺,寶安縣治東遷至距南頭10公里外的深圳墟。
深圳建市(公元1979年)
1979年3月,中央和廣東省決定把寶安縣改為深圳市,受廣東省和惠陽地區雙重領導;11月,中共廣東省委決定將深圳市改為地區一級的省轄市。1980年8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在深圳設置經濟特區,現在,該天也被世人親切的稱為「深圳生日」。1981年3月,深圳市升格為副省級市。1988年11月,國務院批准深圳市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並賦予其相當於省一級的經濟管理許可權。1992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市政府制定地方法律和法規的權力。 2004年,深圳成為無農村的城市。
『肆』 深圳廣州屬於哪個省
深圳、廣州屬於廣東省。
廣州,簡稱「穗」,古稱任囂城、楚庭、番禺,是廣東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廣州位於廣東省中南部,東江、西江、北江交匯處,珠江三角洲北部,瀕臨中國南海,是中國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
從秦朝開始,廣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兩千多年來一直都是華南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廣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嶺南文化分支廣府文化的發源地和興盛地之一。
廣州是國務院定位的國際大都市,國家三大綜合性門戶城市之一,與北京、上海並稱「北上廣」。
廣州從3世紀30年代起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唐宋時期成為中國第一大港。明清兩代,廣州成為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大港,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歷史上最重要的港口,有「千年商都」之稱。加上外國人士眾多,也被稱為「第三世界首都」。
『伍』 深圳市是屬於直轄市還是屬於廣東省
深圳市屬於廣東省,是副省級市。
深圳,簡稱「深」,別稱鵬城,是廣東省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超大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城市。
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9個區,總面積1997.47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927.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02.66萬人,城鎮人口1302.66萬人,城鎮化率100%。它是中國第一個完全城市化的城市。
深圳是中國南部的一個沿海城市,毗鄰香港。位於北回歸線以南,東經113°43′至114°38′,北緯22°24′至22°52′之間。位於廣東省南部,珠江口東岸,東臨大亞灣、大鵬灣,西臨珠江口、伶仃洋,南深圳河與香港相連,北部與東莞和惠州相連。全市面積1997.47平方公里。
(5)深圳是哪個州的擴展閱讀:
深圳市的相關介紹:
「深圳」地名始見史籍於1410年(明永樂八年),於清朝初年建墟。當地方言俗稱田野間的水溝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澤密布,村落邊有一條深水溝而得名。
深圳的經濟特區發展史雖只有30多年,卻擁有著6700多年的人類活動史(新石器時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1700多年的郡縣史、600多年的南頭城史、大鵬城史和300多年的客家人移民史。1979年中央和廣東省決定成立深圳市。
1980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在深圳市設置經濟特區。深圳又稱鵬城,自特區成立以來,深圳正如展翅高飛的大鵬,搏擊風雲,遨遊長空,勇往直前。